
相信黄晓明决定拍《阳光俱乐部》时就已经放弃对票房的追求,他就是想给自己的演技一个说法。
因为魏书均导演的电影注定与票房关系不大。《河边的错误》那3个亿票房就是个误会,《永安镇故事集》那300万票房才是真相。
所以尽管这一次导演渴望转型,对影片进行了更多商业化尝试。但这部电影仍然是一个并不那么喜闻乐见的文艺片。
但黄晓明不在乎,他要的是一部作品。当一个演员决定去扮演残障人士时,就说明他对表演有更高的追求。
肯定有脱衣服的情节
YIQIYINGCHUANG
当看到黄晓明在电影里挺个大肚腩,我就猜测之后肯定会有脱衣服的情节,果不其然。

我也能理解电影里为什么要有这么个镜头,不展现一下自己的增肥成果,岂不是锦衣夜行?
但说实话,这样展示太刻意了。因为这个情节与剧情无关,反而把演员本人的意图带进了电影,让人出戏。
不过从这个细节我们也能品味出黄晓明对这次表演有多么看重,而且他特别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被看到。
而这次努力的成果还延续到电影之外。黄晓明发布了他在两部电影中增肥和减肥的对比图,二者之间相差了50斤。

这是在向克里斯蒂安·贝尔、阿米尔·汗这些“橡皮人”看齐。不过增重减重只能反映演员的敬业精神,而演技又是另外一件事。
就像克里斯蒂安·贝尔,不断地在大银幕上增重减重增重减重,也没见他因此得到什么重量级奖项。
而这一次,即使黄晓明不去刻意强调自己的努力,他也绝对贡献了演艺生涯中最好的一次表演。
黄晓明这次扮演的角色吴优,智力水平停留在10岁孩童阶段,换句话说,黄晓明扮演了一个“儿童”。
黄晓明这次表演突破的地方,就在于他并不是简单展示这个角色的“幼稚”,而是表达出了这个人物逻辑自洽的内心世界。

在影片中,吴优并没有被塑造成一个弱小可怜又无助的弱势群体。相反,他行动力强大,信念感爆棚。
吴优是成功学大师蔡博士那套洗脑理论最坚定的执行者。蔡博士随口一句鸡汤口号,吴优都能给他执行出花来。
吴优没有成年人的条条框框和瞻前顾后,尽管他的办法时而搞笑时而荒唐,但最终的结果都令人既意外又赞叹。

对观众来说,这个残障人士非但没有让人怜悯,反而让人羡慕。因为他拥有我们早已经被现实剥夺和禁锢的行动力和生命力。
看电影的时候我也在想,这个角色如果换个演员来演会怎样?相信很多优秀演员都能胜任。
但这个角色又非黄晓明莫属,因为不是角色找到了他,而是他找到了角色。是黄晓明看到了这个故事,买下了版权,促成了这部电影。
这是黄晓明的执行力和生命力,人到中年,他对表演仍然心存敬畏与热忱。
而他事先张扬的增肥与减肥,又让人看到了他的执着。执着于摆脱这么多年来留在观众心中的成见——油腻霸总。
“我怎么这么好看?”
YIQIYINGCHUANG
黄晓明的演艺生涯中,始终伴随着讥讽与嘲笑。
比如把他搞得快得了抑郁症的“闹太套”,用他自己的话说:“那时候真的特别焦虑,我觉得我抑郁了,看见路边的狗都觉得在嘲笑我。”
还有他在《叶问2》里的表演,网友调侃说,《叶问2》,甄子丹负责叶问,黄晓明负责二。
还有那句引发巨大争议的名言:“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属于是把银幕中的“霸总”带到了现实。

《中餐厅》剧照
黄晓明希望树立一个认真负责的人设,然而在节目里,事情并不完全照着剧本发展,“霸总”只展示了他霸道的一面,却没能展示他总裁的能力,于是霸道就成了笑话。
基于黄晓明的表现,网络上又开始了一番关于中年男人油腻的讨论。除了黄晓明,网友们还捆绑了另外3位明星,杨烁、陈思成和周一围。当时有网友制作了这4位演员的视频合辑,附上一句话:要死大家一起死。

黄晓明这挥之不去的“霸总情结”很大程度上源于他过于出众的容貌,这带给了他相当程度的自信。
然而“霸总”这玩意,比外形更重要的是气质。黄晓明压根儿就不是一个拥有霸总气质的人,硬去演霸总,很容易就过火,就油腻。
和黄晓明同病相怜的还有杨洋,也是一个本身没有霸总气质的演员,但偏偏就觉得自己狂帅酷炫,现实与认知的偏差也让他吃了不少苦。

《我的人间烟火》剧照
但这条路,恐怕也是容貌出众演员的必经之路。这条路汤姆·克鲁斯走过,木村拓哉走过,刘德华走过……
这些巨星无不经历过一个“我怎么这么好看,这么好看怎么办”的傲娇与迷惘期。
很多偶像明星走不过这个迷惘期,最终容颜老去,折戟沉沙。而这些走过来的人,都拥有同样的特质——努力,以及对表演仍抱有热忱。
黄晓明身上同样拥有这种特质。
“我变秃了,也变强了”
YIQIYINGCHUANG
有人调侃说,黄晓明每演一个好角色就奖励自己一个霸总。要我说,这件事正好整反了。
正确的顺序是,他先演了一个霸总角色挨了骂,受了伤,就憋着扮演一个好角色来证明自己。
我们要看到时间的先后顺序,黄晓明是扮演“霸总”角色起家的。
比如最初让他走红的角色就是“霸总”界的扛把子汉武帝刘彻。接下来他又出演了狂傲“霸总”杨过、悲情“霸总”许文强。

《神雕侠侣》剧照
然后就像我前面说的,黄晓明尽管在颜值上没问题,但是在气质上真的hold不住杨过和许文强,更别说有古天乐、周润发珠玉在前。
这么一对比,关于黄晓明演技的风评就很难正面,再加上他戏外诸如“闹太套”之类的梗被吐槽甚至网暴,黄晓明的“玻璃心”就难以接受。
想要摆脱负面评价唯一的方式就是用演技证明自己。于是就有了《中国合伙人》。这部电影不仅为他赢得了金鸡百花影帝,也让他重拾了自信:
“我开始放下了自己的玻璃心,变得更加从容了,我已经不是一个纯靠外在的人,而是一个有作品的人,所以我现在做事也有底气了。”

《中国合伙人》剧照
尽管有了底气,但黄晓明仍然没有彻底摆脱霸总情结,毕竟这背后是巨大的商业利益。然后就出现了霸总和好角色反复切换的局面。
但是他因为角色而被群嘲的情况正变得越来越少,因为他扮演的霸总角色越来越少。他放下了自己的包袱,完成了“去偶像化”:
“我可能想得比较清楚,人早晚有容颜逝去的那一天,但是作品会永远留下来,我不希望大家记住的只是一张好看的脸。”
甚至于他现在出演的影视剧也越来越少,最近半年,除了客串一部电影之外,黄晓明没有接任何戏。
他对于角色有了更高的要求,他对于自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他甚至去考博。
而他接拍的戏,也变成了诸如《戴假发的人》《阳光俱乐部》这类注定与票房无缘的文艺片。而在每一部戏中,观众也能清楚地看到他为角色所付出的努力。

《戴假发的人》剧照
尽管这些电影的口碑也未必很好,但至少,人们开始以更为严肃的态度去评价黄晓明的表演。黄晓明完成了从明星到演员的蜕变。
看着黄晓明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高的发际线,不禁想起琦玉老师的那句名言:“我变秃了,也变强了。”

作者 | 牛角
永远的新文化报评论员
排版 | 竹子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益 起 推 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