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国内首部航天科幻题材微短剧《我在月球当包工头》在红果短剧、央视网上线。作为积极响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来科普”创作计划的重点实践项目,该剧以独特的“月球基建”视角与轻喜剧风格讲述工程师在月球开展基地建设的日常故事,开创了“微短剧+航天科幻”的融合创新表达,为“中国航天硬核浪漫”写下了生动注脚。

这一融合创新并非单点突破,而是在叙事呈现巧思、AI技术赋能与主创阵容加持下的多维发力,让硬核科技与鲜活表达实现有机统一。
在叙事创新方面,剧集以中国探月工程为蓝本,巧妙地将月背基地设计等前沿科技成果,转化为剧情中的“硬核彩蛋”,让观众在“追更”同时,进行轻松愉悦的“发现式学习”,获得航天知识,实现科普传播从“单向输出”到“主动探索”的转变。剧中不少桥段设计都极具匠心,比如,AI机器人“吴刚”维修唤醒后继续工作的情节,是为致敬“玉兔二号”月球车超期服役3000天的航天奇迹。

在技术赋能方面,该剧深度融合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虚拟拍摄技术,完成了从月球基地场景生成到同名主题曲AI制作的全流程创新。不但打造出电影级的视觉奇观,更突破了科幻题材剧作高制作成本的传统,成功实现“微短剧+AI”的生产方式创新,推动微短剧生产向专业化、工业化、高效化发展,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样本。
在主创班底方面,特别邀请国家一级演员、1994版《三国演义》电视剧赵云扮演者张山与青年演员许梦圆、淮文等加入,实力派演员的倾情演绎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与情感感染力。

《我在月球当包工头》由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指导,红果短剧、央视网、之江容量无限、容量短剧共同出品。这是“微短剧+科普”赛道的一次创新尝试,是响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来科普”行动计划的关键实践,为文化传播与科技普及的深度融合注入了强劲活力,助力推动形成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风尚。
责任编辑:韩璐(EN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