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醉金迷不带我”刷屏那一刻,9月10日黄晓明连发三条新片预告,网友直接把评论区冲成大型emo现场。
一句话:明星日赚208万,普通人买张58块的电影票都得掐指算,谁还愿意陪你演“心疼灾区”?

数据摆这儿,不黑不吹。
黄晓明刚给甘肃捐了200万物资,发电机棉被,基金会官网可查,算有心。
可转头猫眼显示他新片《最后的真相》票房1.85亿,豆瓣6.3,观众两极,一半人骂剧情烂,一半人夸他演技回春。
票价42块5,比四年前贵23%,横店群演一天还是120,万倍差距,谁心里能没杆秤?
广电总局限薪令卡死单集100万,可抖音爆料S级综艺单期嘉宾照样拿300到500万,视频点赞200万,说明群众不傻,只是懒得说破。
微博“明星公益”话题阅读12.8亿,35%在嘲“选择性慈善”。

意思很直白:真灾民能拿到被子,但屏幕外月薪五千的打工人连下月房租都悬,明星一句“大家支持电影哦”就像把穷字糊在普通人脸上。
社科院报告信任度跌到39.7%,比三年前掉近三成,数字冷冰冰,情绪却滚烫。
不是不让明星赚钱,是别把观众当提款机,还顺手塞价值观。
所以别再问“网友戾气怎么这么大”。
当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才3.69万,一张电影票占去半天工资,谁愿意看有人日入百万还喊累?
清朗行动封了1.2万个追星号,可超话依旧8000万日活,说明粉丝还在,只是沉默的大多数开始用钱包投票:不买单,不陪笑,不感动。

——“说白了,不是眼红,是膈应。
捐200万挺好,可转头热搜包场说辛苦,真辛苦的是凌晨两点还在送外卖的小哥。
电影好看自然有人买票,别按头安利,更别拿公益当免死金牌。
观众不仇富,仇的是把富字写在脸上还叫你看齐。
先让票价回到30块,再谈支持,就这么简单。

声明:虚构演绎,仅供娱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