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乔苗儿
《水龙吟》开播3日,据云合数据显示,该剧位列云合霸屏榜电视剧全网第一,工作日实现逆跌,升至云合霸屏榜TOP2。正片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9.7%。猫眼数据显示,全网热度榜连续三天第一。

老实讲,在《水龙吟》尚处于预热阶段时,通过惊鸿一瞥的可以在沙漠里穿行的骸骨飞船、能行走也可以御敌的麒麟九变,能回溯时光的颠倒梦想,可以发射激光的鬼爷生机关,无一不透露出该剧在设定和审美体系上的全然不同。

不论中式玄侠还是丝绸朋克,当时便笃定——若能“出海”,则龙吟海外。且一定不是“留子”限定那种,而是真正能用跨文化的“科幻”载体,让海外观众惊艳于中国故事层次丰沛和底蕴深厚。

果然,Tiktok未播先火,话题阅读量26.4k,远超海外同期播出的作品;截至目前该剧在IMDB的分数已经达到了9.2,全球累计17个国家和地区的800余家媒体关注,可以说格外提气。
吃到“细糠”的观众像过年,关于剧本五个层次逐级递进设定的讨论,《流浪地球》特效团队为剧集精品化注入的士气,抑或超越“侠”的范畴深究其中的文化隐喻乃至哲思,都令这部“高武低魔”的中式玄侠剧平添值得被关注和细究的理由。
关于“侠”文化的解构,到底还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惊喜?
《水龙吟》里有答案。

叙事破局:
正邪褶皱里的人性图谱
“人心难辨魔考,遍地皆是波旬。”

《水龙吟》的故事,从“郝府血案”开始。一位黑夜琵琶客,一场鬼魅“音杀”秀,一个请君入瓮的布局,在如梦如幻、似癫是杀的氛围中,抛在观众眼前,银鱼血鱼的陡转、邪魅肃杀的诡秘,十足吊起胃口。
随后,剧情高效推进,从中原剑会的介入,到唐俪辞引导下的钟春髻与池云的联手破案,再到“猩鬼九心丸”与江城、风传香的谜底揭开,直至“不换楼浮沉地”大战、捕获真凶,剧集开篇不仅是三个连环案件,还因案件织出密实的人物关系网和不同的故事副本。
《水龙吟》的“侠”为眼,写作终究为人心人性。对人的勾勒,成为《水龙吟》“高武低魔”创新叙事的第一层。

唐俪辞既背负天命又深陷俗世,在正邪边界反复试探。剧集没有急于交代他的过往,而是通过碎片化的记忆闪回与他人视角的拼接,让这个角色在“寻找自我”与“承担使命”的双重驱动下逐渐成型。
以唐俪辞为伞骨,放射串联令人一眼难忘的群像,如沈郎魂“剑鞭藏风骨”,池云“啃自己咬不下的硬骨头”;柳眼,师兄方周的一颗心种下他对唐俪辞的仇恨,偏执癫狂何尝不是为情义所困;钟春髻的聪慧内秀,阿谁的宿命难分;邵延屏“不计生死护苍生”……这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的设定,让整个故事世界更具可信度。

音画共同参与叙事也成为本剧另一亮点。剧中首次为群像设计人物曲,唐俪辞的《一往》,沈郎魂的《留半》,池云的《江湖此时》,柳眼的《难言》,钟春髻的《烈风吟》,西方桃的《夭夭之花》,阿谁的《不说》,鬼牡丹的《何谓人》,余负人的《如果我说我没错》,流淌的旋律述说各自命运。全剧累计原创BGM118首,拒绝预制音乐,音随人走、律由事生的巧思让“观众吃到好的”。
叙事结构上,《水龙吟》采用“主线牵引+支线辐射”的模式,将唐俪辞调查凶案、揭露阴谋的主线,与各门派的权力斗争、角色的身份谜团等支线交织。“猩鬼九心丸”作为核心线索,如同一条暗线贯穿始终,将个人恩怨与江湖危机、门派纷争与终极阴谋紧密相连。
有Z世代观众在社交媒体上激情开麦,表示被戳中沉寂许久的武侠DNA。来自Z世代的声音也激起了笔者的探索欲,也以此设问:除了群像上桌,《水龙吟》还做对了什么?
草蛇灰线的探索里,答案逐渐勾勒清晰。
先是用命运代写侠义。“周睇楼”,一个至今活在台词和回忆中的地方。它传承战国“师旷”聆世之音,以音律为武学根基,历来门徒单薄,自带“清幽隐逸”的儒家风骨——这种“弱”的设定,恰好让它成为“低魔”底色的最佳载体,聚焦凡人在江湖洪流中的选择。

它也是唐俪辞“人间救赎”的起点。楼内的“紫霞湖”水榭、“十里桃林”,见证了唐俪辞与方周、柳眼、傅主梅的“校园时光”——方周的温润、傅主梅的耿直、柳眼的敏感,让唐俪辞第一次体会到“亲情”——有观众说“杀我别用温柔刀”,只因曾经的周睇楼四子,如今再无团圆日,“君子四器”(无弦天羲琴、雷音忽律桐、九韶夔吼鼓、不昧狐龙笛)流离四散。
周睇楼的“破”,除了承载周睇楼四子的命运转轨,也照见儒家侠义之道的立与破。唐俪辞和柳眼便是其一体两面:唐俪辞远离尘世喧嚣后重新入世以寻找自我;柳眼“以情义为壳、以执念为核”困于人性悲剧。

再者,用悬念铺垫反抗。众人皆知唐俪辞是周睇楼四子之一,是个一人两心的“怪物”,可他真正的来处,截至目前的剧情,尚未露出真身——天人境。在这个地方,先天真气源源不绝、四时花开五果永在,民众无病无灾寿过天年,看似“天人道”极乐,实则是“大执念的牢笼”——每个人都是“神通的奴隶”,没有七情六欲,更无“自我”可言。他到底还有哪些隐藏的身份不为人知?“往生谱计划”的全貌又究竟是什么?
即便如今我们尚不能窥全貌,却总有一种无形的振奋环绕。管他什么天人地人,少了情义,终将负于手无寸铁的凡人。这一点,我们且追且看,将来验证。

美学升级:
古典意蕴的现代转译
如果说人物与叙事是《水龙吟》的骨架,那么东方美学便是其血肉。剧集将古典文化元素化为可视可感的影视语言,从器物到场景,从服饰到动作,每一处细节都在完成“传统美学的现代化表达”。
这种美学建构并非简单的元素堆砌,而是将文化内核与剧情、人物深度绑定,形成了独特的“玄侠美学体系”,成为“高武低魔”创新叙事的第二层,师古而不泥古。


以周睇楼为例,这一处承载着四子澄澈时光的“温柔乡”,美学核心是“音韵与自然共生”,处处体现儒家“中庸和谐”的思想。没有夸张的玄幻特效,却以细节见匠心:
门派位于金陵钟山,以“紫霞湖”为中心,湖畔遍植梧桐,千年梧桐的倒影映在水中,宛如“天之紫霞”;静园内排布着历代楼主挑选的太湖石,按“天籁音韵”摆放,风雨吹过,群石鸣奏,“天籁生于风雨,地籁生于山河”的意境具象化。这种“借自然造景、以景传情”的设计,与周睇楼“隐逸儒侠”的定位高度契合。

“君子四器”是美学与叙事的结合——无弦天羲琴以交趾黄檀打造,琴身镶嵌螺钿,暗合“君子端方”;不昧狐龙笛饰有云绣纹样,笛身錾刻“师旷聆音”图案,既是唐俪辞的武器,也是他与周睇楼羁绊的象征。
服饰上,周睇楼弟子以素白、浅蓝为主色,面料采用棉麻与丝绸混纺,领口、袖口绣有简约的“梧桐纹”,没有繁复装饰,却尽显“儒雅低调”,与剑王城的华贵、碧落宫的神秘形成鲜明对比。
光影与镜头语言也为《水龙吟》的美学表达注入灵魂。剧集善用自然光营造氛围,唐俪辞独处时的冷色调光影,将其内心的孤独与锐利外显;当他和沈郎魂、池云、钟姑娘和阿谁等在一起时,即便正在“出生入死”,周身也似总有一道若有似无的光圈环绕,伙伴在身旁,就不是一个人的温存让人心跟着柔软。

当唐俪辞以音律御敌时,镜头将笛身、指尖、音波收入其中,配合空灵的配乐,将“剑胆琴心”的意境具象化。这种“光影即情绪”“镜头即语言”的处理,让古典美学在动态叙事中焕发新生。

“玄侠”新篇:
侠义传统的当代诠释
《水龙吟》的深层价值,在于令“玄侠”概念有了具象化的载体:顾名思义就是玄幻武侠,超玄入幻,但又富有生活气息,接地气,有人情味儿。
它没有停留在“快意恩仇”“江湖争霸”的表层叙事,而是通过人物的选择与命运的流转,完成了儒释道“游方内外、兼济天下”精神的表达。
它没有陷入“高魔玄幻”的悬浮陷阱,而是以“高武低魔”的定位,在武侠的写实基底上融入玄幻元素,实现了类型边界的突破,这是它创新叙事的第三个层次。

它对“玄”与“侠”的平衡把握很准,玄幻元素主要服务于世界观建构与人物设定,但这些元素从未凌驾于“侠”的核心之上。有网友评价《水龙吟》令“南天门计划”的硬核幻想,在武侠江湖中有了具象化的表达—三星堆青铜纹样装点机甲麒麟,敦煌岩彩点染骸骨飞船,往生谱化作的光幕像空天防御屏障,在传统和奇幻交融的中式浪漫想象背后,是唐俪辞的守护,钟姑娘的不服。

就像观众说的,如果说剧中惊艳十足的万窍斋、风流店、碧落宫,是肉眼可见地“钱在烧”,而唐俪辞和方丈论因果佛偈,钟春髻体恤阿谁一介孤女颠沛之苦,则是由心而生的“义在燃”。这种“以侠为骨、以玄为翼”的创作思路,既避免了武侠剧的陈旧感,又规避了玄幻剧的悬浮感。
其次,《水龙吟》对侠义精神的探讨,始于对“个人恩怨”与“苍生大义”的辩证思考,唐俪辞一人两心被视为“异端”,被迫卷入江湖纷争,他的智谋体现在应对困境如流,内心世界早已坍塌如墟。这里有机巧,比如火烧十三楼,唐俪辞先说自己两手空空,转头池云闪现,温暖的是情义;唐俪辞捡凤凤,嘴上说的是“体验收养孩子是什么感觉”,代入一下他曾被方周收养的经历,心疼则更甚——他在努力学着像师兄一样,用爱浇灌滋养,原本脆弱易碎的生命。
如果再要追问:为什么看似遥远缥缈的江湖,能在《水龙吟》中有现代共鸣、有禅意延展,就要提到“江湖事亦是人间事”的情感投射。

从唐俪辞踏出金叶寺,与方丈对弈参禅那一刻起,他要了自己的因果,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因果——对自我价值的困惑、对人际关系的焦虑、对责任的逃避与担当——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江湖。
现在,这盘棋越下越大了,也越来越有滋味。我们接着看。
zsh762079852(微信I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