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被拍成短剧了,还是新区企业拍的

“苏超”被拍成短剧了,还是新区企业拍的

《企飞江北》第173期

《苏超球王》来袭

因为“苏超”(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爆火,“体育精神”在刚刚过去的夏天,尤为热烈。

就在最近,新区企业头条视听(江苏)传媒有限公司(后简称“头条视听”),把这份属于绿茵场的拼搏与热爱“搬”上了屏幕。他们推出的83集短剧《苏超球王》,以“苏超”为背景,讲述了一群草根球员为足球梦想和城市荣誉而战的故事。剧集一经上线,便收获了近3000万的播放热度。

“苏超”被拍成短剧了,还是新区企业拍的

从早期拼节奏、强冲突的“抓马”剧情,到如今追求内涵、贴近现实的精品内容,微短剧正在以更接地气、更受欢迎的形式,实现强势“出圈”。而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内容蓝海中,不乏新区身影,这里的短剧产业正蓄势待发,准备讲出更多精彩的故事。

“苏超”被拍成短剧了,还是新区企业拍的

01

《苏超球王》上线

故事设定在“苏超”联赛连续举办二十年后。主人公罗朝曾是第一届“苏超”公认的球王,但因为“反派”陷害而隐姓埋名。在遭受外界的质疑和同行的嘲讽后,罗朝和儿子罗雄始终没有放弃对足球的热爱。他们坚持捍卫足球的纯粹,用行动诠释“荣誉可毁 信仰不灭”的体育精神。

“‘苏超’联赛举办以来,迅速吸引全民关注,成为江苏本土现象级体育IP。我们作为省属国企,如果能通过我们所擅长的短剧载体,让更多人感受到江苏的多元魅力,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头条视听总经理柳昭君说。

“苏超”被拍成短剧了,还是新区企业拍的

据悉,该剧采用了“联合投资、优势互补”的合作模式,与短剧头部企业合作完成,剧中出现了常州恐龙园、江苏各地特色美食等江苏文旅元素。剧集既响应了“微短剧+文旅”的行业融合趋势,又通过“对抗金元足球、坚守纯粹足球精神”的剧情内核传递正能量。更重要的是,公司将以此为契机,探索主旋律题材的商业化开发路径,力争达成文化传播与市场回报的良性循环。

题材有热度、内容有卖点,这部《苏超球王》国庆节期间一经全网上线,便立即收获近3000万热度。

“目前‘苏超’系列第二部《苏超风云之将军好球》也已顺利杀青,正在快速推进上线前筹备工作,预计11月中旬与观众见面。”柳昭君介绍。

02

微短剧联盟,新区来了

快速跻身蓝海、以产品破局出圈,其实头条视听的成长故事,只是新区数字视听产业蓬勃发展的一处缩影。就在头条视听公司所处的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里,还有50余家数字文化企业接连传出好消息。

“苏超”被拍成短剧了,还是新区企业拍的

例如,百川短剧坚持“文化产业是‘慢活’,我们打的是‘持久战’”的理念,不断推陈出新,一年产出微短剧产品近200部,拥有近千部短剧版权。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出品的微短剧《何苦相思煮余年》,一经上线就取得了好成绩——24小时播放量突破5亿、48小时内票房超1000万元。

如今,百川科技团队还打造了两款短剧APP,覆盖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日活20,海外市场盈利持续增长。

“苏超”被拍成短剧了,还是新区企业拍的

百川短剧剧组照

与百川短剧同一栋楼的“邻居”南京智影,则是一家直接瞄准海外创作市场的公司。他们推出的北斗智影AI创作者中心目前已汇聚6000创作者,以模式创新降低出海门槛,实现规模化收益。

还有技术创新与市场口碑双丰收的炫佳科技他们自研的Kino-AIGC视听制作模型平台已实现AI全流程制作覆盖,能够最大程度帮助制作企业提高效率、提升品质。近日,公司还发布了全新的KinoxAI Agent视频工厂,进一步以AIGC技术助力微短剧行业腾飞。

“苏超”被拍成短剧了,还是新区企业拍的

自身快速发展之外,“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的共识,正在新区短剧企业间形成——

前几天,由新区团队百川短剧、炫佳科技、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联合南京花笙书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花生短剧)、江苏网络文学谷、南京天影宁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的南京微短剧产业联盟成立

他们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致力于打通从创作到发行的全产业链链路。据悉,联盟首批会员已经近百家

“这个联盟不仅仅是企业的简单聚集,它更是一个强大的产业助推器,能够有效打破行业信息壁垒,实现文旅、技术、渠道等资源共享。”柳昭君说,“作为南京短剧行业的一员,我们非常看好南京微短剧联盟的价值,它对公司的发展来说,将会是‘赋能+搭台’的双重助力。”

“苏超”被拍成短剧了,还是新区企业拍的

当微短剧的风吹到了江北,这里,正在春风后生出一片又一片生机勃勃的草原。

素材来源|科投集团、南京新闻、头条视听

文 | 周琴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