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捧不红!《红石榴餐厅》收视惨淡背后:央视加持救不了3大硬伤

白宇帆、加奈那主演的电视剧《红石榴餐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高调开播,却遭遇收视滑铁卢,次日收视率仅1.3%,最高峰值仅1.65%。这部被寄予厚望的新疆风情剧,两平台携手联播,在腾讯视频播放量不足16000,优酷更惨淡不到1500,几乎无人问津。

强捧不红!《红石榴餐厅》收视惨淡背后:央视加持救不了3大硬伤

趁着最近这些年文旅电视剧东风,类似于《我的阿勒泰》和《去有风的地方》爆红,这部剧照搬复刻,讲述一个个体返乡故事结合家乡风土人情。一个题材火了就疯狂跟风,在题材惰性之下,剧情又老套普通没新意,一个年轻人遇上家人生病放弃留学,迫不得已接手餐厅,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强行上价值观包饺子。

还有,这部剧加上被戏称为西北圈太子,2024年到2025年主演《城中之城》、《护宝寻踪》、《红石榴餐厅》均登陆央视一套的白宇帆,资源逆天却强捧不红,使得这部剧在一开局就劝退了很多观众。

强捧不红!《红石榴餐厅》收视惨淡背后:央视加持救不了3大硬伤

央视黄金档收视平平,全靠平台优势

《红石榴餐厅》排场确实不赖,央视一套黄金档,四大平台联手同步播出,这待遇说是顶配也不为过。可结果呢?收视率出来就显了原形,次日收视率的最高峰值也就冲到1.65%。

电视上播得不怎么样,网络平台更不行,数据放在普通网剧里都算差的,更别说这种还说得上是好班底的上星剧了。说难听话,要不是央一播,这现在的收视率都未必有。这部剧能有的这点收视,恐怕还真得感谢央视这个平台自带的观众基础,要是放在其他地方台播,结果可能更难看。

强捧不红!《红石榴餐厅》收视惨淡背后:央视加持救不了3大硬伤

央视的平台好,观众基础大,插个扁担都能发芽,但恰恰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更考验剧集本身的品质。现在的观众选择太多了,不会因为你在央视播出就盲目买账。

强捧不红!《红石榴餐厅》收视惨淡背后:央视加持救不了3大硬伤

剧情套路化观众无聊,明显创作偷懒

观众不是没给机会,看完前几集,很多观众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美院高材生明亮,本来计划出国深造,结果因为养母突发重病,不得不放弃梦想回到新疆,接手濒临倒闭的家族餐厅。这个设定是一点脑子没动,把家人生病、放弃留学、接手生意这几个老掉牙的桥段拼凑在一起。旧瓶装旧酒,连哄都不愿意哄观众一下。反正就是看到开头就知道结尾,不是一般的老套。

强捧不红!《红石榴餐厅》收视惨淡背后:央视加持救不了3大硬伤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剧中还加入用来串联感情的野生动物保护线。妈呀,那个特效好意思吗?你上央视?太粗糙了吧?预算花哪去了?这不给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丢人吗?而且,装都不装,直接把《去有风的的地方》和《我的阿勒泰》结合一下,新疆风情、男女主返乡故事和一个男女主制造情感链接的小动物。

强捧不红!《红石榴餐厅》收视惨淡背后:央视加持救不了3大硬伤

这些问题的根源,还是创作上的懒惰。整个团队都在照抄作业,他们似乎觉得,只要把各种热门元素堆砌在一起,就能复制成功。

强捧不红!《红石榴餐厅》收视惨淡背后:央视加持救不了3大硬伤

跟风创作薅文旅羊毛,浪费大美风光

不得不说,《红石榴餐厅》在展示新疆风土人情方面确实下足了功夫。手抓饭、烤包子、大盘鸡,镜头特写垂涎欲滴。天山草原、戈壁落日、胡杨林,每一帧画面都能当壁纸。可问题就在于,这些美好的元素反而成了这部剧最大的讽刺,除了美景美食,它还有什么?是拍纪录片还是拍电视剧?

强捧不红!《红石榴餐厅》收视惨淡背后:央视加持救不了3大硬伤

电视剧的拍摄地能够打动人们,让人们对这个地方感到素未谋面却似曾相识,本身是因为发生在这些人身上的故事,使得大家才对这个地方有了感情。

现在的电视剧制作方,看到一个题材火了,就一窝蜂地跟风创作,以为把地点从阿勒泰换成乌鲁木齐,把草地换成餐厅,就能再造一个爆款。结果就是,新疆这么丰富的文化底蕴、这么多元的民族风情,最后只剩下了没有灵魂的手抓饭和一只特效粗糙的棕熊。这不是在宣传新疆,这是在消费新疆,薅文旅羊毛。嘴上喊的是主义,干的都是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