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州日报)
转自:湖州日报
近年微短剧爆火全网,湖州也紧跟趋势,为产业按下了“开机键”。笔者日前跟随调研组,走访练市影视工厂、南浔古镇影视基地等地,了解相关行业的实际情况。浅谈直观感受:抢占“内容高地”,打造差异化优势,“竖屏”里的湖州也有“戏”。
最动人的叙事,往往源于最本真的生活。真实的场景能赋予作品无可替代的质感。从《卧虎藏龙》到近期的《乘船而去》,传统“横屏”里的湖州成为不少高品质剧作的“香饽饽”,突出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用好历史文化的“IP资源库”,也能为新媒体“竖屏”加分。
今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推出“微短剧+”行动计划,鼓励支持优秀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迈向主流赛道,湖州已然备好了“茶和故事”,还有更多的“背景板”。比如南浔致力打造“全域片场”,提供上千个可拍摄点位,加大引才力度和服务,做好“一件事”改革;南太湖新区出台专项政策,支持剧本创作、取景拍摄、技术研发乃至作品出海。这些无疑都是好做法。要让过客成为常客,将一时的“种草”,化作长久发展的“引力场”,关键还得“长”出扎根本土的创作力量。
微短剧常被吐槽“流量为王”“无脑低俗”,要实现价值跃升,不妨再“原生态”一点,打造差异化优势,把好内容创作第一关。传统曲艺有首定场诗:“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融入当地生活,发掘富有吸引力、感染力的新现象、新人物,回应观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赋予作品思想深度和艺术属性,相当重要。
此外,从剧本创作、协拍服务到审核备案,从版权登记、剧片交易到宣发推广,湖州亟需打通微短剧的完整生态圈。当所有要素有机融合,才好赋能千行百业,助力城市有机更新,也为“竖屏”里的湖州拓宽更多“戏路”。
(张钰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