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沉默的荣耀》开播后,我就追着更新。
每天随着剧情,跟随吴石将军和东海小组的脚步,走进1950年的暗夜深海中,内心充盈着紧张、感动、欢喜、震撼等种种情绪。于是有些情节没看太懂,有些人物没分清是谁,也都忽略了,来不及仔细想。
一口气追完大结局后,依旧好几天都沉浸在剧情中。然后,我对其他影视剧都失去了兴趣,我决定,二刷重看。
我已经知道了故事走向和人物命运,于是再看便有了沉静之心,印证我所读过的历史,更多了几分理性的思考。
首先,自信与轻敌——这才是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
第一遍看剧的时候,对聂曦和阿美之间的拧巴关系最是难受,还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阿美想要聂曦想办法将留在福州的孩子接过来——他跟着大官吴石,肯定有办法啊!不能直接到台湾,香港一定能办到。但聂曦就是不肯,他说来说去就一句话:你放心,很快就会团聚的......
但阿美没法放心,她不知道他是咋回事,觉得他就是故意拖延,毫无诚意。
再看我才明白,原来聂曦和吴石都以为、都相信,台湾很快就会解放的!
是的,纵然吴石在离开福州时对故友说,“若一去不返,那便一去不返”,但其实在他内心,对解放台湾充满了乐观。
事实上,当解放军结束三大战役后,国共胜败已定,连蒋介石都发出了求和声明。随即,解放军渡过长江,以摧枯拉朽之力,迅速解放南中国,兵锋所到之处,几乎战无不胜。
站在那个时代,民心所向加上实力强大的解放军,谁不认为台湾会很快解放呢?
做地下工作的吴石聂曦如此,连解放军也同样。
历史上的金门战役之前,指挥官都没好好地调兵遣将:登岛的三个团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三个师,也没有安排统一领导,三个团互不统属。
之所以这样排兵布阵,是因为从上到下,都没想到失败,都觉得快解放了,没有大仗可打了,让大家都立点功吧......
在台湾的台工委的活动也不怎么隐蔽了,所以才有各种暴露,让剧中的特务翁连旺有机会渗透进来,造成了陈泽民的被捕叛变,以及带来的蔡孝乾被捕叛变,东海小组全军覆没......
大家都太轻敌了!
其次,专业和业余——东海小组全员业余,但却更加令人感动震撼
他们并不是专业的情报人员,吴石是被策反的国军高级将领,长期在部队高层做参谋工作,位高权重。
陈宝仓和吴石差不多,他们做潜伏、干情报,当然不专业。
聂曦是吴石的学生和部下,对老师无比忠诚又信任,但他也只是普通军官,并没有受过专业训练。
而四个人当中,唯一的共产党员朱枫只因为有便利条件,才临危受命来台湾执行任务,她从来没有承担过潜伏任务,只紧急培训了两天。
东海小组的这四个成员,因为不够专业,因为太重情义,所以他们难免会犯错,难免会有疏漏,难免意气用事,所以在台工委的崩盘下相继暴露,最终全军覆没。
如此,虽然让我们痛惜遗憾,却也更加感动震撼。
第三,精彩与失败——特务太像特务了,叛徒太像叛徒了
《沉默的荣耀》中,除了主角之外,他们的对手,保密局的毛人凤和谷正文也异常精彩,尤其是谷正文,他真是太像特务了。
虽然位卑职低,但他不仅敬业缜密,更智商在线,可圈可点。
从一个叛徒的描述中,谷正文便推断出张灏了的弟弟林义良,导致东海小组交通线暴露;
派翁连旺卧底渗透之前,谷正文带着他来到台大感受扮演人物的职业氛围,让他流浪街头,让他熟读我党文件,真是做足了功课;
被贬外地他毫不气馁,上司让他选择时,他选择了最艰苦却最能出成绩的台中地区;
他还能屈能伸,虽然几乎笃定吴石就是那个“共谍”,但在“国防部参谋次长”这样的高官面前,姿态却是极尽恭敬与客气的,让人不得不钦佩他的府城。
相比太像特务的谷正文,另一个叛徒,虽然也太像叛徒了,但却十分失败。
蔡孝乾一出场,就不像个台湾地下党最高领导人的样子。他急迫的语气、夸张的肢体动作,像喝醉酒,又像服了兴奋剂,一看就是叛徒的模样——还不如副书记陈泽民呢。
如果蔡孝乾真的就是这样,那他是怎么走过两万艰苦长征路的?怎么得到组织信任,派他来领导全台地下工作的?
这个叛徒太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