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剧领域,革命历史剧无疑是最具分量感的题材。又一部史诗级革命巨制震撼来袭,于和伟领衔,《伟大的长征》主演们引爆全网,被《央视新闻》重磅推荐。该剧从历史还原到演员选角都彰显着史诗气质。看完预告片后我敢说,这部新剧将重新定义革命历史剧的艺术高度。
《伟大的长征》以1934年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为起点,全景式再现了这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毛泽东(于和伟饰)与周恩来(曹磊饰)等革命领袖在生死存亡关头作出关键抉择,率领红军穿越11个省,翻越18座雪山,跨过24条大河,最终在1936年实现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伟大的长征》不再局限于单一战役的呈现,而是以恢弘笔触描绘信仰的力量。结合预告片,该剧有两大看点令人心潮澎湃。
第一大看点:血肉铸就的征程。
花絮最震撼的,是对历史场景的极致还原。枪炮声震耳欲聋的湘江战场,红军战士在敌机轰炸下强渡浮桥;风雪交加的夹金山上,冻僵的战士仍保持着前进的姿态;泥泞的草地里,炊事班班长将最后一口干粮留给战友。每个镜头都饱含着历史的沉重与温度。当红军队伍在泸定桥上冒着枪林弹雨匍匐前进,铁索寒光与战士热血的强烈对比,构成了视觉与情感的双重冲击。
第二大看点: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除了惨烈的战争场面,新剧更着力刻画长征中的精神传承。毛泽东在担架上坚持阅读,周恩来带着高烧处理军务,普通战士用身体为战友抵挡风雪。在遵义会议的油灯下,在彝族地区的火把旁,在会师时的欢呼声中,信仰之火始终熊熊燃烧。于和伟饰演的毛泽东站在雪山顶峰朗声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诗与红军队伍如红色铁流般奔腾向前的画面交相辉映,构成了对长征精神最动人的诠释。
《伟大的长征》的制作班底堪称国产剧的“梦之队”。导演张永新,曾经执导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凭借该剧获得第33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导演奖和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导演奖。剧组亲自操刀场景搭建,1:1复原了遵义会议旧址、泸定桥等历史遗址。剧组更历时两年重走长征路,在当年红军经过的雪山草地进行实景拍摄。如此匠心独运的主创团队,让《伟大的长征》还未播出就已显露剧王气质。
戏骨云集,角色塑造惊艳四座。《伟大的长征》的选角精准到位,每位演员都与历史人物高度契合,堪称“形神兼备”。
第一位,于和伟。
从《觉醒年代》到《大决战》,于和伟对革命领袖的塑造早已深入人心。新剧中他饰演的毛泽东,既有“雄关漫道真如铁”的豪迈,也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从容。花絮中,于和伟站在娄山关上的回眸,眼神中既有对牺牲战士的痛惜,更有对革命必胜的坚定,将领袖的复杂内心演绎得淋漓尽致。
第二位,曹磊。
继《觉醒年代》后,曹磊再次饰演周恩来。预告片中他带病工作的场景令人动容:煤油灯下,周恩来一边咳嗽一边批改文件,当听到战士牺牲的消息时,他强忍悲痛继续工作的神情,让全场观众瞬间泪目。
第三位,王劲松。
王劲松饰演的蒋介石突破了脸谱化塑造。无论是庐山会议上“攘外必先安内”的强势,还是得知红军突围后的震怒,他都通过细微的表情变化,展现了这个历史人物的复杂性。
第四位,张晚意。
青年演员张晚意饰演的张学良令人惊喜。西安事变前夜的辗转反侧,兵谏时的果决坚毅,他将这位少帅在历史关头的抉择演绎得层次分明。
此外,还有实力派的加盟,共同构筑了这部史诗巨制的人物长廊。
革命历史剧对观众而言,不仅是艺术欣赏,更是一场精神洗礼。
《伟大的长征》以其恢弘的叙事、精良的制作和精湛的表演,让观众在八十五年后再次感受那段荡气回肠的征程。它不仅再现历史,更在叩击当代人的心灵——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那种坚定信仰、不畏艰难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
在我看来,这部史诗巨制必将成为革命历史题材的新标杆。那么,你期待重温《伟大的长征》这段伟大征程了吗?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