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热带稀树草原上拍摄夕阳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也是我国国家公园体制改革启动10周年。自2021年首批五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来,这片土地上的生态传奇正在持续上演。
由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林草局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真实传媒倾力打造的国内首部8K超高清国家公园纪录片《我们的国家公园》第三季先导篇,今晚22:00东方卫视“新纪实”时段将播出第二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森林公园。
第二集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和大陆断裂形成岛屿后,物种走上了独立进化之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因此拥有了442种海南特有动植物。新生是古老的雨林里永恒的主题。
0 1
珍稀物种的温情瞬间与自然的生存智慧
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旗舰物种,是全球最濒危灵长类动物,它的家族故事尤为引人瞩目。成年公猿的玄黑毛发与母猿的金色毛发交相辉映,母猿一边给幼仔哺乳,一边自己进食树果。这个家族在100多公顷的领地内可享用140余种食物。得益于生态廊道的建设,成年猿得以穿越林冠寻觅配偶,目前其种群数量已稳增至42只。
↑ 海南长臂猿母子,幼猿8个月 ↑
海南特有物种海南孔雀雉的“家庭画面”同样珍贵。雌鸟翻动落叶觅食时,始终悉心守护着身下的幼崽,而雄鸟则凭借其金属光泽的眼斑羽色守护着领地,展现了“华丽羽衣下的生存担当”。
↑ 海南孔雀雉-雄鸟 ↑
此外,树身被掏空透光、被称为“通天树”的盘壳栎,凭借高达十米的板根支撑,依然岿然不倒;高山榕的绞杀根从树顶垂下,演绎了热带雨林中“残酷与坚韧并存”的生存法则。
↑ 通天树的板根 ↑
0 2
发现新物种和雨林“新生”密码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拍摄首次清晰呈现了丛伞胶孔菌的荧光状态。这种白天看似不起眼的白色小菇,在夜间因荧光素与氧气发生反应,其菌盖与菌柄均会泛出幽幽绿光。先进的技术镜头让这一“自然秘语”得以清晰显现。
↑ 丛伞胶孔菌的荧光 ↑
↑ 拍摄丛伞胶孔菌 ↑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拍摄中,我们在暴雨中成功记录下真菌学家曾念开团队发现新物种褐盖辣牛肝菌(Chalciporus brunneus N.K. Zeng & X. Zhang)的过程。目前,该团队已在海南雨林发现60余个真菌新物种,五指山也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真菌新物种发现热点区域”。
↑ 褐盖辣牛肝菌 ↑
↑ 暴雨中记录发现过程 ↑
“新生”主题贯穿始终:领角鸮在巢中静待破壳,刚刚孵化的大山雀雏鸟嗷嗷待哺,8个月的海南长臂猿宝宝在妈妈身旁学习攀爬跳跃,海南孔雀雉幼仔把自己团成一个毛球躲在妈妈身下觅食,怀孕的海南坡鹿谨慎汲水、雄鹿则化身“哨兵”守护领地……在镜头的捕捉下,雨季、旱季交替的热带节律中,新生命不断破土而出,共同谱写着海南热带雨林的生命赞歌。
↑ 海南坡鹿 ↑
0 3
从博物馆到雨林现场的自然之约
此次在海南亲历的热带稀树草原(海南坡鹿栖息地)与雨林实景,让“博物馆里的标本”变成了鲜活的生命故事——板根支撑的“通天树”、岩石缝隙中“根抱石”的植物、快速腐烂又循环的枯落物,无不展现雨林“高效生态系统”的魅力。看到了海南长臂猿妈妈喂奶的温柔、孔雀雉妈妈护仔的身姿,那是生命本真的力量。
我们守护的从不是“标本”,而是所有生灵的立足之地。
↑ 在热带稀树草原上拍摄的夕阳 ↑
纪录片《我们的国家公园》第三季先导篇
第二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10月21日 22:00
东方卫视“新纪实”栏目播出
这里是上海,这里是东方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