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民俗恐怖,是这两年的一个热门题材。

但凡沾点儿边的影视剧,都格外受到关注。

就像前段时间的台剧《回魂计》,里面通过东南亚巫术复活死人的桥段就噱头满满。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内娱同样如此。

有不少影视剧都拿着「中式恐怖」「阴湿美学」作为吸引目光的手段。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而纵观近十多年的民间灵异恐怖片中,口碑最好、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招魂》系列。

自2013年第一部诞生以来,不仅打破了美国多以直观呈现怪物的恐怖片模式,还大大促进了全球恐怖电影向民间灵异题材的转型。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如今12年过去,《招魂》系列还是能够做到一回归就杀疯。

第四部「终章」上映两周,就在全球劲收3.7亿美元的票房。

虽然没有引进内地院线,但电影很快上线流媒体,让国内粉丝也一睹为快。

今天就让咱们来看一看,这部终章到底如何——

《招魂4:终章》

The Conjuring: Last Rites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2013年,已经凭借《电锯惊魂》《死寂》《潜伏》等电影备受赞誉的温子仁,拍出了新作《招魂》。

这部制作成本仅为2000万美元,只花费38天就拍摄完成。

却在当年创下原创恐怖片最佳开画票房,最终获得3.18亿的全球票房。

豆瓣上,至今有近40万人打出8.1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凭借成熟的叙事技巧与精彩的氛围营造,《招魂》不仅引领了一种新的恐怖片流派,还将温子仁推上了恐怖片大师的地位。

亚裔出身的温子仁,将东方留白式的心理恐怖叙事,代入到了美国恐怖片的创作中。

将西方传统的民间驱魔故事,打造成一个新鲜而独特的恐怖片系列。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此外,这个系列的一大卖点,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电影中的沃伦夫妇,是美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捉鬼夫妻」。

在他们超过50年的职业生涯中,处理了数千件灵异事件。

《招魂》系列的每一个故事,都取材于他们的调查经历。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招魂4》也不例外。

故事取材于20世纪美国最知名的超自然事件之一:

斯莫尔家族闹鬼案(Smurl Haunting)。

20世纪70年代末,住在美国宾州的斯莫尔一家人,在女儿成人礼后开始陆续遇到诡异的事情。

比如,宠物狗突然对着虚空咆哮;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小女儿的玩偶莫名消失,然后被突然出现的可怕妇人举起;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丈夫突然被鬼压床;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妻子正在打电话时,电话被藏在黑暗中的东西扯走……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而且随着时间变长,这家人的生命也遭受了威胁。

像已经年迈的婆婆,突然被看不见的人推下楼。

以及早饭时女儿突然吐血,吐出来的全是碎玻璃片。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最开始,丈夫向当地的教会求助,却迟迟没有回音。

于是这家人就向媒体曝光自己的遭遇。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与沃伦夫妇关系亲密的神父得知此事后,前来调查。

没想到,神父以一种很诡异的方式意外惨死。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神父之前有向沃伦夫妇提起过此事。

只是此时的二人已经决定退休,虽然还会到大学演讲,但不再从事驱魔的工作。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神父的死,让他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更重要的是,沃伦的女儿好像也与这次事情有关。

年轻时的一次驱魔中,妻子碰到了一面邪恶的镜子。

镜子中的恶魔导致她早产,女儿差一点死掉。

不知是不是因为这次经历,沃伦的女儿也拥有了通灵的能力。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而斯莫尔一家遭遇的罪魁祸首,也是因为这面镜子。

镜子作为女儿的成人礼物,来到了这个家庭。

经过调查,沃伦夫妇发现镜中恶魔的最终目的,竟然是想要他们女儿的灵魂。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作为一部终章,电影的品质有点不足期待。

目前,豆瓣评分只有6.2分,是整个系列的最低分。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IMDb也只有6.3分,烂番茄的新鲜度更是低至59%。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为何评价低,其实一个词儿就能给出答案:

温子仁监制

这几年,温子仁监制的恐怖片一部接着一部上,但是口碑一个比一个差。

包括《招魂》系列也是一样。

《招魂》从第三部起,温子仁便不再担任导演,评价便开始一路下滑。

至于「招魂宇宙」的其他衍生作品《安娜贝尔》《修女》,也都差了几个档次。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为何如此?

温子仁的过人之处,便是在于他深知,看不见的才是最可怕的

通过光影、声音、构图和节奏,在最日常的生活中制造诡异的不安感,以此激发人们对于未知的恐怖想象。

就像《招魂》开篇长镜头,不仅展示了空间结构,更将观众带入屋内未知人的视角,以一种无法言喻的流畅感将不祥气息注入每个角落。

这是一种基于电影语言作用下的恐怖。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虽然跳吓(jump scare)也有,但在温子仁手中,并不被滥用。

而且每一次跳吓都有耐心的铺垫,让惊吓效果既合乎情理,又意想不到。

那段著名的拍手捉迷藏情节,便是教科书级别的跳吓。

角色先是在黑暗中接连点燃三次火柴,并依次熄灭。

在经历漫长的紧张情绪后,一个突如其来的拍手,让惊悚感直接爆发。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而《招魂4》呢?

不要说构图和镜头语言了,通篇只有黑黢黢的画面和通过音效硬推出来的突脸。

看完后,不觉得恐怖,倒是眼睛痛得要命。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除了视听语言外,情感内核的扎实建构更是《招魂》获得好评的重要原因。

一方面,温子仁打破了之前恐怖片角色总是不停作死的套路,赋予了主角智慧与勇气,成功塑造了沃伦夫妇作为「光明守护者」的形象。

夫妇之间的爱情、信任和勇气,与恶魔的黑暗骇人形成鲜明对比,并成为剧情张力的重要来源。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但随着温子仁的离开,沃伦夫妇逐渐沦为纯纯的调查工具人。

到了最终章,还出现了很多降智行为,与他们之前睿智的形象形成鲜明反差。

更不要说看点之一的驱魔桥段,简直就是草草了事。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另一方面,《招魂》的故事也是紧紧围绕家庭展开的。

在温子仁执导的故事中,家庭关系是恐惧的「锚点」。

他先描绘出真实可信的亲情,让观众能够代入其中,开始关心这个家庭。

这样才会让随后发生的可怕事件抓取痛点。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但从第三部开始,这一点就非常欠缺。

第四部电影长达两个多小时。

但无论是斯莫尔一家,还是沃伦一家,我们都看不到有效的情感连接。

通篇花费了众多笔墨去描绘一些无聊平庸的事情,最后再高喊「family」,太假太悬浮。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在第一部《招魂》中,沃伦夫妇曾向我们展示恶魔活动的三个阶段:出现、骚扰、附身。

附身只是结果,日常的骚扰才是最大的恐惧。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温子仁的《招魂》能够大获成功,也是由三个部分组成:

用真实来锚定恐惧,让恐怖落地;

让技法来驾驭恐惧,使惊吓高级;

通过情感来支撑恐惧,将故事变得更动人。

可惜,在「温子仁执导」变为「温子仁监制」,并随着「招魂宇宙」的无限扩大,这一切慢慢也都被稀释改变了。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尽管「温子仁监制」已经成为一种好坏的判定标签,「招魂宇宙」也成为聊胜于无的存在。

即便知道不如第一二部,还是有不少人为此买账。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之所以会如此,鱼叔想大概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情怀

《招魂》系列可以说是很多人的恐怖片启蒙。

而且也引领了新的恐怖新潮流,在电影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招魂4》更是沃伦夫妇的收官之作。

故事最后的女儿婚礼上,观礼的嘉宾不仅有前作的角色,还有温子仁的惊喜出现。

整个画面温馨圆满,充满了告别的滋味。

对于喜爱这个系列的观众而言,的确情怀满满。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至于另一方面,还是我们能看得太少了

《招魂》之后,不少地方都拍出了有关民间灵异、驱魔的故事。

远的不说,就说我们旁边的韩国。

从《哭声》到《婆娑诃》《破墓》,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哭声》剧照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婆娑诃》剧照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破墓》剧照

这些故事能够被人关注,不仅是因为特定类型的吸引力,更因为在其中所承载的文化表达。

像《招魂》的故事,是基于西方宗教文化背景展开的。

影片中的恶灵、附身、驱魔等元素,对于西方观众而言,有着特定的文化语境和真实体验感,共鸣自然而然随之诞生。

韩国这类电影则是根植于他们生活中的「萨满信仰」与「巫俗文化」。

像是《破墓》便融合了萨满驱魔、风水堪舆、民间咒术等元素。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电影时常反映了一种历史和文化伤痛。

《招魂》中的很多鬼魂,生前都遭遇过不堪的经历,这些经历往往与特殊的时代背景相关。

《破墓》则是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集体记忆与国家伤痕有着紧密相连。

因此,与其说人们是真的被这些恐怖桥段吓到,倒不如说是被其中包含的情绪所抓取。

吊打内娱的阴湿女王,回来了

其实说白了,这类故事无论再如何怪力乱神,最终还是「以鬼说人事」

而这正是我们这里看不到的一点。

虽然这两年所谓的「中式恐怖」好像说的很多,但最终也只是停留在皮毛之上,里子则禁不住深究。

想看,却没有。

想说,又说不出来。

最终也只好看看人家的,搔搔痒了。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推荐」吧。

助理编辑:旺达的托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