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荣耀》持续热播 编剧卢敏创作“严格尊重历史”

原标题:《沉默的荣耀》持续热播 编剧卢敏创作“严格尊重历史”(引题)

书写无名英雄向死而生的勇气(主题)

北京晚报记者 李夏至

总台大剧《沉默的荣耀》持续热播,该剧首日收视率峰值达3.07%,成为2025年央视八套收视率最快破3剧集,节后收视数据更是持续攀升,连续位居中国视听大数据(CVB)、酷云、欢网、猫眼、爱奇艺等收视排行榜首位。

《沉默的荣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反映台湾隐蔽战线斗争的重大主题影视作品,剧集以吴石将军为主角原型,再现1949年至1950年的那场生死暗战。据编剧卢敏介绍,吴石本人丰富的个人经历本身就是创作的富矿,但要将故事的重点落在东海情报小组的人物群像上,同时兼顾拍摄的场景转换,就必须将时间线卡在1949年前后。

“历史上的吴石案和朱枫案是接续发生的,要让核心的关键人物同时出现,就必须选择这一关键时期。”卢敏透露,这次的人物塑造不同于“无往不胜的爽文写法”,正因为该剧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连角色名都选用历史人物真名,因此不可能违背历史中已有的英雄牺牲情节,而是要讲明白这些英雄是如何不顾个人安危,选择逆向而行的,“剧中开场戏里吴石的那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交代了吴石及其东海情报小组人员作出选择时的大无畏精神,也奠定了整部剧的情感基调。”

卢敏直言,这种严格尊重历史,不给人物增加太多主角光环的写法,势必和往常观众观看谍战剧时的预期相悖,“我们不能按照余则成和周乙那种成熟特工的标准去预判吴石,历史上的吴石本身只负责收集情报,并不传递情报,他只是遭遇了极端情况后不得不亲自传递情报,朱枫也是这种情况。因此当剧中出现了两人在情报工作上的纰漏情节,反而是合乎常理的。”卢敏强调,她本来想写的也不是揭秘吴石怎么做情报工作,更不是为了写一部谍战剧,“我想写的就是吴石的自觉,他的选择无关党派,更关乎苍生,他是从止战和平的角度,希望中国变成一个和平安宁的国家,因此要通过情报工作减少军事层面的消耗。”

面对一个必然失败的结局,人物塑造的重点就转移到了具体过程中。“我们会写到他们最终如何牺牲,但死亡只是一个句号,故事的重点是要表现他们怎么去活一辈子。”卢敏认为,英雄之所以区别于常人,恰恰是在那些关键时刻去做了有违常理的选择,无论是故事中还是现实里,吴石和朱枫都是有不进行情报工作的选择的,他们家庭圆满、生活条件优渥,“但他们偏偏选择了以个体的牺牲去换取国家的未来。”卢敏说,这就是一群“谍战菜鸟”,在台湾地下党组织被破坏殆尽的极端情形下作出的伟大牺牲,“让观众感动的从来也不是他们高明的谍报手段,而是英雄们精神层面的高洁。”

剧中有不少笔墨落在吴石的家庭生活上,卢敏认为这种具体的牵挂是丰富人物血肉的必要补充,“我们写戏不能只写桥段不写人,鲜活的人物离不开情感的表达,故事的核心就是还原时代,还原英雄人物的内心抉择。”卢敏还透露,即便后续吴石、朱枫等人被抓捕后会遭遇酷刑,但故事并不打算过多描述这些情节,“要避免去展示血腥暴力,我们是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而不是为了噱头展示。”

卢敏直言,中国人一向喜欢喜剧结尾,而这次的故事注定了悲剧收场,可能会挑战观众的审美习惯,但她坚信,正如电影《勇敢的心》讲述的同样是悲剧结尾,但不代表过程中英雄人物的伟大不值得讲述,“人在面临极端情况时会做怎样的选择,这决定了生命的价值,而以吴石为代表的无名英雄恰恰证明了他们的价值,他们虽死犹生。”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