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国剧,谁打头阵?

振兴国剧,谁打头阵?

振兴国剧,谁打头阵?

广电总局电视剧司近日在全平台开通官方账号,起名为「振兴国剧」。

振兴国剧,谁打头阵?

让人联想到不久前出台的“广电21条”,包含突破长剧40集上限、古装题材比例放宽、压缩审查时间、立项通过率提升等举措。

刚结束的第八届初心榜之夜上,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一级巡视员张苏表示,“广电21条”等政策为行业注入信心,未来还将有更多支持政策出台。他鼓励青年影视人坚定信心,坚守初心,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为文化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振兴国剧,谁打头阵?

今天,横店微短剧之夜官宣,公布108位演员,首发40位明星阵容,覆盖短剧半壁江山。

在当下市场环境下,长、中、短剧集如何打响生存战?孩子怎么养?如何能再创新爆款?值得探讨!

振兴国剧,谁打头阵?

变化太快,长短剧都“慌了”?

在初心榜“行业领军人·年度之答”演讲中,柠萌影视董事长苏晓提到,“长剧集在面对微短剧冲击时,显得有些措手不及,不少从业者感到意志消沉。许多年轻人开始转行,有的投身微短剧,有的则彻底离开了影视行业。

振兴国剧,谁打头阵?

但他也表示,从业者们逐渐意识到,“微短剧与长剧是两种不同的产品,对应不同的消费情绪,各有所长,并非互相取代,甚至开始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这为长剧发展留下了空间。”

打造过《好一个乖乖女》《心动还请告诉我》等短剧的于今无量创始人李峻丞提到,今夏《盛夏芬德拉》的火爆,曾让不少同行感受到冲击,这部剧显然有着更加长剧化的节奏和审美。

在李峻丞看来,短剧虽然以影视形态呈现,但它的传播逻辑、内容节奏其实更贴合互联网产品,“严格意义上来讲,它其实是短视频的一个产物。”

振兴国剧,谁打头阵?

长中短剧都在今年夏天迎来不一样的变化,加速了行业观念迭代。

《藏海传》《生万物》《许我耀眼》三部撬动全民热议的爆款长剧诞生,为长剧找回了一定信心。《藏海传》说明宏大叙事依旧有人看,《生万物》验证即使非年轻向选题依旧有市场,《许我耀眼》显示了长短结合趋势,放大了爽剧元素。

振兴国剧,谁打头阵?

《心动还请告诉我》《驯养》的编剧彭雨虹,在「长短剧爆款编剧“巅峰”论坛」上分享,早期短剧以下沉市场为主,追求短平快、爽感刺激。

随着短剧不断发展,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如今它已不仅只针对下沉市场。看短剧的人越来越多样,市场会随之流动变化,创作者们就会考虑拍摄校园、古装权谋等新类型。

以《盛夏芬德拉》的爆火为例,电影人藤井树看了都想找男女主刘萧旭、郭宇欣拍戏。

振兴国剧,谁打头阵?

这部突出品质的现象级“慢短剧”,不仅带动其第一部《深情诱引》重回红果热播榜,连剧中插曲、柳爽4年前发布的《玫瑰窃贼》都火起来,它给观众带来更高情绪共鸣和审美体验,早已超越了下沉市场,未来观众对短剧的诉求将更加多元且垂直。

而《朱雀堂》《搏亿》《鹦鹉》等投资大、质感高的精品中剧,尤其是《朱雀堂》双平台拿下4200万分帐票房,刷新中剧记录,也暗示了精品中剧未来发展的方向。

振兴国剧,谁打头阵?

《朱雀堂2》已经官宣正在开发,第二部的投资预计也在4000万左右,强剧情、高品质的中剧能效仿英美剧的季播化多续集模式吗?这场实验已然开始。

振兴国剧,谁打头阵?

新爆款,怎么做?

如苏晓所说,行业的稳定依赖于爆款的持续出现。

没有爆款,观众会流失,暂时的稳定也将不复存在。

只是爆款的制作逻辑早已改变。

长信传媒董事长郭靖宇总结了他曾见过的“行业三大病症”。

振兴国剧,谁打头阵?

流量鸦片症。在“大IP+小鲜肉=流量密码”的时代,他的团队曾因为既不买网红大IP,又不请流量,整年没有一部戏立项成功,有时“即便看在面子上,有戏过会,也谈不上价”。

路径依赖症。为了完成KPI,盲目追逐爆款路径,不鼓励创新,不接受有挑战的创作,不信任有深度的作品,一味复制大量定制剧本、定制摄制、定制表演,甚至定制性宣发。

短视收割症。不考虑IP的长远开发,只求火一下,无视拍摄质量,漠视文化责任,“最终会让观众远离我们,让明星的粉丝恨我们”。

郭靖宇指出,一定要坚持长期主义,养好IP终将迎来柳暗花明。

振兴国剧,谁打头阵?

苏晓则认为,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极品主义”的时代——必须在某个点上做到让观众前所未见,用极致长板去突围。以前,他觉得“只要把剧集做到精品级别,没有明显短板,就等同于爆款。”但随着市场发展,仅有品质保障是不够的,不极致是吸引不到观众的。

以近年的爆款剧为例,《许我耀眼》《生万物》是人物极致,《我是刑警》《扫毒风暴》是题材极致,《繁花》《漫长的季节》是审美极致,《唐朝诡事录》《猎罪图鉴》是剧情张力极致,《庆余年》《三体》则是IP的极致。

振兴国剧,谁打头阵?

因此要用做奢侈品的心态来做剧:品质只是基础,溢价来源于个性化与创新性设计。要创新、要独特、要前所未见、要大胆突破。

《追风者》《问苍茫》的编剧翁良平,虽然一直创作长剧,也会抽时间看《家里家外》《一品布衣》《盛夏芬德拉》等出圈短剧,并称此为“学习”。他认为观众的观看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像浪潮一样很难逆转。我们要做的是与时俱进,去正视它、拥抱它,甚至吸纳它。”

振兴国剧,谁打头阵?

在他看来,长剧的优势在于塑造人物,通过扎实的结构、饱满的情节和独特的人物关系去展现人物的性格、命运以及其背后的时代变迁。而短剧创作更在于情绪的抓取,不太在意逻辑,中间也不用铺垫和过程,更在意结果有没有爽点,情绪能否得到满足。

在「长短剧爆款编剧“巅峰”论坛」上,《莲花楼》编剧刘芳、《折腰》编剧南镇提到在与合作方沟通时,都接收到了片方希望剧本节奏更快的诉求。短剧的快节奏、强戏剧冲突、情绪前置、反转密集等手法对长剧有启发作用,但长剧创作还需注重人物塑造与情感沉浸。

《心动还请告诉我》编剧彭雨虹、《挖地成宝,炼气三万层》编剧李奕兵、《国民老公带回家》编剧叶非夜作为短剧编剧代表,则更倾向于“内容无长短之分”,应“向用户学习,向好的内容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创作出动人的故事。

故事之外,营销也是各显神通的地方。

此前《盛夏芬德拉》破30亿举办见面会,刘萧旭和郭宇欣同步落泪,让剧粉狂欢的同时也登上了热搜。《念念有词》的破30亿庆功直播更是在黄浦江的邮轮上举行,让行业看到短剧爆人、有效营销的长尾效应。

振兴国剧,谁打头阵?

当下,短剧营销正全面向长剧靠拢甚至更超前。比如拍摄期就组织探班直播,一有好的物料就马不停蹄释放、聚拢粉丝,有的主创会边拍戏边直播,大大提高剧集制播宣的效率和密度。

红果短剧副总编辑昌朋淼提到,酒香也怕巷子深,红果将对“果燃计划”的投资扶持项目投入更多运营支持和资源投入,比如在投资款之外对重点项目额外提供宣发预算支持,“最多可以提供达到30%的额外资金”,希望以此来增大精品微短剧的市场影响力,足见宣发之重。

总的来说,站在振兴国剧的角度,长中短剧的目标一致:去满足消费诉求在不断进化的观众。

长剧“取短之精”,吸纳快节奏;短剧“仿长之魂”,追求审美与人物;中剧则需兼顾长短优势。无论是政策扶持,还是形态的演进,好的故事,新鲜的视听,给人强情绪价值仍是爆款密码!

视觉| 蛋蛋

运营 | 晓满、杜杜

转载

请联系:manxiaoyu001(微信ID)

桃叨叨的小桃子聚集地

追爱豆 · 看剧 · 聊电影 · 吃瓜

↓关注【AKA桃叨叨】视频号,收获更多快乐↓

振兴国剧,谁打头阵?

振兴国剧,谁打头阵?

振兴国剧,谁打头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