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短剧领域,听花岛可谓“声名显赫”。从全网播放量超30亿、口碑破圈的《家里家外》,到播放量破10亿、红果首部热度破亿的《念念有词》、红果观看量破10亿的言情剧《读心老公有点甜》,再到热度口碑齐飞的《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系列,爆款频出的听花岛被网友视为“微短剧精品代名词”。
接受《综艺报》采访时,听花岛总制片人赵优秀刚刚从《家里家外2》拍摄现场赶回北京。回顾公司发展历程,他感慨良多,从十几人的小团队,到200多人的微短剧头部厂牌,听花岛与中国微短剧共同成长。赵优秀坚信,“微短剧不只是解腻的零食,它可以成为有营养的正餐,这需要行业共同努力,用匠心对抗浮躁,用价值赢得尊重。”
1
做有情怀、有温度的精品微短剧
近年来,听花岛佳作频出,在微短剧领域声名鹊起。赵优秀介绍,公司考虑“听花岛”已经积累大量作品,拥有更高品牌声量,最终确定将其作为公司核心厂牌。这一调整并非简单的名称变更,而是对品牌辨识度与行业认知度的考量——在微短剧行业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成熟的作品矩阵更能赢得市场信任。
赵优秀
听花岛总制片人
回顾公司与微短剧的渊源,赵优秀将之归结于对行业趋势的长期观察。2020年,微短剧市场潜力初显,但内容几乎被男频(以男性读者为主要受众的内容)垄断,情节同质化严重。此类题材与创作风格与公司预期并不契合,因此团队选择观望。
2023年,孙樾、徐艺真主演的《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播出,女性视角和较高的制作水准,让赵优秀及其团队看到了微短剧承载优质内容的可能,坚定了公司进军微短剧行业的决心,听花岛由此诞生。
厂牌创立之初,听花岛就明确“做有情怀、有温度的精品微短剧”的定位。所谓“精品”,并非高投入堆砌的项目,而是“内容上有共鸣、制作上有追求、情感上有传递”的作品,让观众既能获得娱乐体验,也能感受人文温度。“用短剧治愈世界”是听花岛团队的slogan(口号),在听花岛人眼中,这并非一句空话,而是他们时刻铭记的进入这个行业的初心,更是他们刻在骨子里的创作基因。
2
找到市场与创作的最大公约数
听花岛的总体作品爆款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听花岛有何爆款秘籍?对此,赵优秀表示,团队始终在动态寻找“创作者想表达”与“用户想看”的交集。
“用户的审美需求永远在变化,微短剧的创作周期决定了创作者必须具备一定前瞻性。”赵优秀介绍,听花岛会系统分析爆款微短剧的用户评论,拆解观众的情感触点与审美偏好,同步关注影视新趋势,无论是国内现实题材热潮,还是海外叙事方式创新,都纳入公司创作参考体系。
比如,在策划《家里家外》时,听花岛发现“年代亲情”题材具有深厚受众基础,但微短剧领域鲜有同类作品,用户评论中频繁出现“怀念旧时光”“渴望家庭温暖”等表达,这与团队希望传递的“家文化”不谋而合,最终成就这部获得广泛认可的微短剧作品。
较长的创作周期是听花岛高爆款率的另一重保障。在微短剧行业“两天写剧本、三天拍摄、两天后期”的快消模式下,听花岛的创作模式有点“格格不入”。在听花岛,剧本创作至少需要1—2个月,有些项目从策划立项到上线甚至需要半年;拍摄周期通常为10—15天,远超行业5—7天的平均拍摄时间,目前正在拍摄的《家里家外2》拍摄周期更是达到30天。赵优秀表示,长周期看似增加成本,但正是这份“慢工”,让听花岛可以在叙事节奏、服化道、光影美学等方面精雕细琢,最终实现精品效果。
这种“自找麻烦”式的坚持,获得了市场认可。听花岛推出的《念念有词》《我的姐妹三千岁》《南音再许》曾同时占据红果短剧热播榜前三位,《十八岁太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系列连续推出两部作品,均收获较高关注度。
3
情怀、创新、美学三线并重
今年7月,赵优秀在出席活动时称,“微短剧想要平衡商业与内容价值,需要不断从情怀、创新、美学三方面探索,做有价值的微短剧。”情怀、创新、美学是听花岛始终坚持的精品化理念。
结合《家里家外》的创作,赵优秀深度分析这一理念在创作中的实践。创新层面,《家里家外》实现双重突破。首先是题材上的突破,《家里家外》作为一部纯方言年代亲情微短剧,市场上此前几无同类作品,方言的融入不仅增强年代感与地域真实性,更让“家”的氛围可感可知。其次是叙事上的突破,《家里家外》摒弃微短剧常见的“强冲突、快反转、标签化反派”套路,采用平铺直叙的“细水长流”式表达。剧中没有“打脸逆袭”的爽感桥段,却通过家人间的琐碎日常与情感羁绊打动观众。“这种创新并非刻意猎奇,而是基于对市场的判断和对内容的自信。”
听花岛始终践行“竖屏美学”理念。赵优秀表示,微短剧画面不仅是叙事载体,更应传递情绪与美感。以《家里家外》创作为例,从服化道的细节还原,到场景的实景搭建,再到光影层次的营造,主创团队于细节处彰显年代质感,追求视觉舒适度。正在拍摄的《家里家外2》更是准备了800多套服装,并进行全新实景搭建。赵优秀认为,正是这种对竖屏美学孜孜不倦的追求,让听花岛的作品在视觉上形成独特辨识度。
情怀是听花岛作品的精神内核。《家里家外》的核心是“家文化”,主创团队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表达“在充满变化的年代里,不变的家人与爱”这一主题。剧集上线后,有观众评论“很温暖,好想马上回到那个年代”,这也是团队最想达成的效果:让作品成为连接观众情感记忆的纽带。
听花岛对情怀的追求并未局限于年代剧,即便是“大女主剧”,主角也都是“向上生长”,充满正能量;在悬疑剧《正义之刃》中,团队尝试以微短剧形式承载“正义终将得到伸张”的深刻主题;在古装剧中,融入对人性与情感的思考……赵优秀表示,听花岛希望通过这些作品证明,微短剧不只能提供娱乐,更能传递有价值的情感与思想。
4
国内国外生态共建
公司密切关注海外微短剧市场动向。2024年,听花岛开始布局海外市场,成绩远超预期,除了部分国内微短剧海外译制版,也有海外团队在当地拍摄的作品,以符合当地观众收视习惯。赵优秀介绍,与国内不同,海外微短剧播出渠道极为分散,YouTube、Facebook等平台各有受众;不同平台的变现模式大相径庭,既有流量分成,也有平台的付费投流与广告解锁;海外回款与投放周期相对较长,国内24小时可见的数据增长,在海外可能需要一到两个月。赵优秀认为,海外市场目前仍处早期发展阶段,题材与受众都不够固定,比如,“狼人题材”等短暂流行后便归于沉寂,不过,海外观众对新题材的整体接受度不断提升,潜力巨大。
赵优秀介绍,听花岛现阶段的工作重心集中于两点:一是强化原创;二是扩建人才梯队。目前行业面临的最严峻问题,莫过于题材跟风同质化竞争。如《家里家外》上线两个月后,大量类似题材随之出现,同一IP甚至有十几家公司同时拍摄,导致用户审美疲劳,阻碍行业发展。对此,听花岛的应对之策是坚持原创与差异化,不跟风热点,始终从“创作与需求的交集”出发策划项目。
在培育行业新生力量方面,听花岛希望全方位发掘各环节的新面孔、新力量。听花岛目前正在开展剧本征集工作,希望能够发掘有潜力、有想法的新人。与此同时,听花岛深入发掘旗下签约演员表演潜力,通过定制项目帮助演员扯下标签。如公司为旗下演员曾辉定制的《正义之刃》,让他尝试了更复杂多面的角色,演技显著提升;李柯以、王培延等演员也通过多样化的项目,实现演员生涯新的突破。
5
聚焦精品共促发展
对于微短剧行业的未来,赵优秀表示,听花岛看好竖屏微短剧市场潜力——只要手机形态不变,竖屏观看的习惯就会持续存在,微短剧的受众基础也会不断扩大。
“听花岛始终坚持‘内容精彩、制作精准’的精品标准。”赵优秀表示,在创作上,听花岛会继续保持题材多元化均衡发展,同时巩固优势赛道。目前,听花岛在年代剧、大女主剧、古装剧等多个领域已形成核心竞争力;对于悬疑剧等口碑好但盈利难的题材,听花岛也会继续尝试,为未来可能展开的创作积累更多经验。
听花岛内部已经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听花岛也会不定期组织行业交流分享会,向微短剧从业者,以及有志于了解和从事微短剧创作的各界人士分享“听花岛创作方法论”。赵优秀表示,微短剧市场每年有几万部作品上线,仅靠听花岛一家,无法满足用户多元需求。影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只有更多从业者掌握优质内容创作逻辑,全行业共同努力,才能让微短剧获得更多观众认可,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