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人奇妙夜2》:总有一群“怪人”,让你哈哈想夸

聊聊《喜人奇妙夜2》第三期观感。

《兴帮往事》我有点预期错位,前期我以为,要说大男人阴影下的大嫂、其实本就是所有人的大姐大。我以为要在程程的身份错位中,讲花瓶本是刀枪、附属品本是自己的大女主。

感觉被闪了一下,故事最后落在“所有人一起有情有义”的反转上,倒也没毛病,只是起手误会之后、我后续没那么沉浸,但一群人穿曲文强的行头,属实有点帅。

《西线有战事》,雪落纷纷中,放在界上的小蛋糕,承载了大大的重重的美好期许。

《课间十分钟》“我叫李飞,没有脊椎”,这是什么邪修的洗脑方式?

接下来展开说说《棒棒小卖部》《生化稍后危机》《吐槽吧!吕小严》。

《喜人奇妙夜2》:总有一群“怪人”,让你哈哈想夸

《棒棒小卖部》

依旧喜欢他们“怪有病的”路数(褒义)。

《技能五子棋》像是从整个方法论上,完全颠覆、彻头彻尾的“神经兮兮”模式,《棒棒小卖部》卖东西的逻辑、情感都更回归日常,只是在几段卖东西广告中,恢复“神经科”本色(褒义)。

主打不传统的电视广告方法,“病症”的程度、略微轻一些,诡异出手的尺度、也略微收敛一点。

我的观感略矛盾,论洗脑程度,我对“力拔山兮”印象更深刻,理智上我也觉得《技能五子棋》怪得更彻底(咦,不是,咱对这个节目还说啥理智),但是,要说具体的喜欢的点,五子棋除了歌、我可能说不上来啥,但《棒棒小卖部》我喜欢拿钢笔捅人、拿钢笔甩人一脸墨水,以及最惊艳的,帽子摘下来又戴回去。

《喜人奇妙夜2》:总有一群“怪人”,让你哈哈想夸

这几个点,都是广义的常见“陌生化”模式,或者说预期背离模式,对某种行为,取意料之外的反向结果,在预期错位中完成谐谑化。

比如帽子,气冲冲摘下来,怂巴巴戴回去,和“放狠话、然后结结巴巴往回圆”的常见语言模式,和“凶巴巴要去揍人、怂兮兮往回撤”的行为,本质上同构。

只是,从言语转折、行为转折,到帽子的载体转折,也是很大的一步跨度,载体的迁移,与其说是机械套用,不如说是一种亚类新品,blingbling亮晶晶崭新新。

尤其是,帽子兜了一圈回到原位,动作的滑稽,和他们的怪气画风,有一种仿佛专属的独特契合感,对喜感很有放大作用。

《喜人奇妙夜2》:总有一群“怪人”,让你哈哈想夸

张兴朝有一种很奇怪的喜剧人魅力,他在隔壁《社团招新喽》中,被拎着衣领子威胁时放话“我是校长”。太好笑了,他那么奇葩居然是校长?

这感觉,好比听说诸葛亮和刘备化着女团妆跳着女团舞。

但是,多看他几眼,居然又觉得,他板着个脸,胳膊肘和膝盖不火辣辣疼,还挺像校长?

他似乎自带一种格格不入的结界,在和正常人演喜剧时,他的疯癫怪异行为,都因这种格格不入而大放“怪”彩。在一群学生为社团欢天喜地时,他这种格格不入,好像也自然而然成了“我是校长/教导主任附体”的背书。

我愿称之为“异人”体制,很不顺拐,总能在意料之外

《喜人奇妙夜2》:总有一群“怪人”,让你哈哈想夸

《生化稍后危机》

我喜欢这一组的选题切入点和表演。

选了一个易被忽略的切入点,又用了很“重磅无声”的有力表演。

东亚的丧尸故事,主要都在隔壁,内地近些年的影视剧,出于种种原因,几乎没有丧尸题材。

反倒是舞台,有了先实现“丧尸自由”的空间

蒋龙一早在密室NPC里,以戏中戏的方式当丧尸,讲的是表演者的沦落与初心,或者说广义的年轻人的无奈和坚守。而这一集《生化稍后危机》,落点是丧尸末日危机中、中式老夫老妻的情感。

其实某种意义上,我们的影视剧作品,相对缺乏对中年“老夫老妻”情感的正面表达。言情古偶现偶,三生三世吆五喝六,爱得死去活来,今天手撕前任,明天认识狼狗弟弟,谁来当大女主都得谈几个恋爱。

但婚姻生活中的夫妻情感什么样?往往被归为家庭剧的一种氛围背景,在中年危机、失业困境中出现,或者在年代起伏的长歌中、作为一种“父母亲情”亮相。

要么一地鸡毛不堪说,要么烫金老旧岁月中、成为亲情变体。

《喜人奇妙夜2》:总有一群“怪人”,让你哈哈想夸

归根结底,中年夫妻之间的正面感情,似乎很难成为表达重心。古老文化传统中,好好踏实过日子、谈什么爱不爱的?丢不丢人,矫不矫情。

至于新的言情份额,似乎也没分到他们。

所以《生化稍后危机》挺有意思,借了丧尸压境的壳子,写中年夫妻情感的美好。

某种意义上,姐夫在丧失人类理智的情况下,对姐姐依旧有本能的呵护和爱,这设定比古偶还扯淡、还理想化,但他们的表演,又营造了很真实的可信度。

让你觉得,脑子都没了,还要洗手,还想着第一口好吃的要留给老婆,居然也都是真的,而且还挺好笑。

你看,谈中年人的正面情感期许,末日之下其实是一种很健康的异色。

《喜人奇妙夜2》:总有一群“怪人”,让你哈哈想夸

《吐槽吧!吕小严》

我对土豆吕严的刻板印象,是《父亲的葬礼》《进化论》,好莫名其妙的半人马啊,好诡异的脑洞啊,好奇怪但又好有哲思洞见的进化论啊。

这一期《吐槽吧!吕小严》,他们在葬礼上给喜剧写情书。

我最喜欢的一个瞬间,就是土豆坐在墓碑旁边,就这么坐死了(bushi)。

很写意的很意象化的“这一生圆满”,“朝闻道、夕死可矣”。

甚至有一种,喜剧之魔、坐化“圆寂”的复杂况味。

某种意义上,我又觉得《吐槽吧!吕小严》和《进化论》一样,讨论很终极的本源问题。

《进化论》讲文明的本源、世界的终极,而《吐槽吧!吕小严》讲喜剧的本源,喜剧的终极意义。

你听听,一段喜剧,居然试图讲“终极意义究竟是什么”,还讲得很好笑、很感人。虽然他们直接吐槽“喜剧到后来就是不好笑的啊”,但真正做到了又好笑又感人又上了价值。

在吐槽里,又破又立,真了不起。

《喜人奇妙夜2》:总有一群“怪人”,让你哈哈想夸

首先,故人之子的设定,将时间线拉到几十年后,白发土豆和“在那边还干喜剧的马东”,瞬间让他们对喜剧的赤诚之心,变得又具象,又沧桑。

逆蝶是什么烂梗啊,道具属实有点丑丑啊,但这不重要,故事和“想当爹”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那是困顿的、痛苦的半路行人,写给终点的情书,墓志铭一般的情书。

就很感人。

《喜人奇妙夜2》:总有一群“怪人”,让你哈哈想夸

其次,有限身份的破圈辐射。

吐槽役更换身份,这和咱有什么关系?这对普通观众来说,是不是有点太窄太专业了?但他们的呈现,很炸、也很有关系。

墓前摆着鸡米花,吕小严终于吐槽“居然不热”,哈哈哈就是这个有病的脑回路,这很难不笑。

他们把喜剧范畴中的一个相对术业化的概念,搞得生动、直观,而且有情感附着属性。

大部分观众都不是职业做喜剧的,对喜剧的情感、不会和他们一样深一样切肤,但谁的人生中,没有自己的“墓志铭式情书”呢?没有自己xx监狱中依旧恋恋不忘的热爱呢?

这就是从“我之砒霜”到“众人之蜜糖”的路,很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