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美剧《白宫杀人事件》。
片名 The Residence (2025),别名白色官邸杀人事件 / 白宫往事 / 白宫谋杀案 / 府邸杀人事件。
本剧的灵感来自凯特·安德森·布劳尔 (Kate Anderson Brower) 2015 年的非小说类书籍《白宫深处:揭秘总统家庭的私密生活》(The Residence: Inside the Private World of the White House)。
这本书提供了白宫工作人员的据实描述,本剧改编时加入了一个虚构的谋杀案。
白宫作为漂亮国政治权力的心脏,是各类影视作品的地标建筑,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象征威严,但Netflix新剧《白宫杀人事件》偏偏要掀开地毯,露出底下发霉的裂缝。
国宴上的离奇命案让这个草台班子本质暴露无遗。故事从一场外交灾难开始,美国总统为修复与澳大利亚的关系举办国宴,厨师怨念冲天,座位表混乱不堪。真正引爆故事的是白宫首席招待员AB·温特的突然死亡。
警方想草草结案为“自杀”,但侦探科迪莉亚·库普却不这么认为。
这位侦探不穿风衣不带放大镜,却总带着望远镜和观鸟手册。她能在白宫花园观察各种飞鸟,也能躲在丛林里守候飞鸟。
她作为“鸟痴”古怪、辛辣,作为侦探却又细致、缜密。当所有人盯着尸体时,她却发现窗外一只罕见红尾鹰,瞬间串联起凶手的行动轨迹,成了破局关键。
剧集把白宫变成大型“剧本杀”现场。
157名嫌疑人中,有想上位的助理招待员,有总统的废柴哥哥,有偷藏烈酒的管家,还有客串的凯莉·米洛,她刚在国宴上唱完《Can't Get You Out of My Head》,转头就被列为怀疑对象。
本剧每集标题都在致敬经典悬疑片。
《厄舍府的崩塌》对应坍塌的权力体系,《利刃出鞘》开始露出行凶者的锋芒,一个接一个的怀疑嫌疑人,成功引出所有和AB有矛盾的角色,颇有点《东方快车谋杀案》集体合谋的意思。直到最后一集《黄屋之谜》才抛出最终答案,把“全员恶人”玩到极致。
剧中有大量长镜头,我很喜欢。
长镜头逐一揭开白宫的后台,镜头如幽灵般游走,从光鲜亮丽的台前到不堪入目的台后一起扫过,内容丰富细节满满。这些看似闲笔的细节,拼出权力机器的荒诞底色。
为了重现白宫中未被拍摄且禁止公众进入的部分,制作设计团队咨询了前白宫专业人士海莉·奥康纳 (Haley O'Connor)。她依靠记忆向团队描述了地下室、办公室、员工楼梯间等等。
其实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体面只是给人看的假象,真实情况并非如此。不管对外展示的形象多么伟岸,掀开遮羞布,下面都是草台班子。
本剧没把白宫拍成阴森的《纸牌屋》,反而充满荒诞幽默。
笑话背后是尖锐的显示讽刺。温特被杀,只因他坚持用老派礼仪要求员工。
凶手和掩盖真相的人也不是大奸大恶之人,只是因为理念不同而走向极端。这种设定让结局少了悬疑片的爽感,多了一些悲悯。
华丽宫殿里的草台班子,
谋杀撕开权力的遮羞布。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