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大深海鱼类
台湾过去对於鱼类的研究著重於珊瑚礁鱼类及其沿近海经济性鱼类的分类和其生物学相关之调查,反观在深海鱼的采集及研究方面较为欠缺,主要是因为没有可以采集深海鱼类的船只及网具只有在一些可拖到600-700公尺的底拖渔船的下杂渔获中发现若干。
中研院动物所乃增购了长达一万公尺的钢缆,并在法国MUSORSTOM之指导下装在海洋一号研究船上可使底拖网具(beam trawl及otter trawl)作业达到海底数千公尺深。此外我们也自行设计制作了中层网(IKMT),使深海生物的研究不再只局限在底栖性鱼类的采集,在过去一年五次的航次中总共捕获到深海鱼类多达150种以上,包括有:鼠尾鳕科、巨口鱼科、褶胸鱼科、软骨鱼纲、深海鮟鱇亚目、….等。
本次展览除了针对以上四个大类群作个别介绍外,其他各式各样长相奇特的深海鱼我们共挑选了18个科,在此亦作一综合性的介绍。 科 名: Nemichthyidae 线鳗科 地理分布: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 中层及深海底栖 特 徵: 吻部极端延长,成熟雄鱼下颚较上颚短且无法闭合。
眼大体长具胸鳍,背鳍、臀鳍及尾鳍相连在一起。Labrichthys与Avocettina此两属的脊椎骨数在170-220间;而Nemichthys此属脊椎骨数超过750节 其 他: 全世界共有3属9种,而台湾地区目前共发现1属1种。
俗称线鳗是因体长如鳗一般细长,却又比鳗的体型细,如线般细细长长故而称之 科 名: Ophidiidae 鼬鳚科 地理分布: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 中层及深海底栖 特 徵: 背鳍较臀鳍长或与臀鳍等长,肛门及臀鳍位於胸鳍末端下方。具鳞,许多种类鳃盖上有棘。
最大的种类Lamprogrammus shcherbachevi(希氏软鼬鳚)可以长至2m 其 他: 全世界共有47属218种,而台湾地区目前共发现5属7种。此科的分布极广,可由100m至2000m海底皆发现其踪迹,在深海的种类甚至眼睛退化至全无或只剩皮瓣痕迹,外型变化众多但皆为底栖性鱼类,属於广布性的一科 科 名: Trachichthyidae 燧鲷科 地理分布: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 深海底栖 特 徵: 具眶蝶骨,腹鳍 1硬棘,软条 6-7;背鳍硬棘3-8,软条10-19;臀鳍硬棘 2-3 ,软条8-12。
腹部鳞具鳞脊。种间的鳞差异颇大,部分种类具有发光器,最大可长至55cm 其 他: 全世界共有8属44种,而台湾地区目前共发现3属3种。
此科的鱼分布深度由100m-1500m。在某些地区(如澳洲)此科的其中一种具有相当的鱼类资源,为重要的渔获对象,一次捕获量甚至达到数百公吨,但在台湾地区目前仅捕获到体型较小的种类,对於其鱼类资源仍有待开发 科 名: Synaphobranchidae 合鳃鳗科 地理分布: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 中层及深海底栖 特 徵: 鳃孔位在身体下方介於胸鳍之前,少数几种胸鳍退化。
脊椎骨数110-205 其 他: 全世界共有9属30种,而台湾地区目前共发现4属8种。合鳃鳗顾名思意鳍两边的鳃孔虽然是分开,但鳃外部的皮瓣相连接,像两个鳃合在一起而称之 科 名: Neoscopelidae 新灯笼鱼科 地理分布: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 深海底栖 特 徵: 体侧扁,上颚骨细长且由三块软骨组合而成,不具眼下骨。
臀鳍起点远离背鳍。部分种类具有发光器。
大多为圆鳞而Solivomer此属为栉鳞,而Scopelengys 此属不具鳔,其他皆有鳔。脊椎骨数29-35节最大可至30cm。
其 他: 全世界共有3属6种,而台湾地区目前共发现1属3种。此科的鱼与灯笼鱼科的鱼极为相似,两者大多都具有发光器,而此科的鱼较大且体色偏红,可与灯笼鱼科作一区别。
科 名: Myctophidae 灯笼鱼科 地理分布: 全世界 深度分布: 中层及深海底栖 特 徵: 脂鳍是由一盘状软骨支撑,具眼下骨。臀鳍起点在背鳍下方或略后。
头部及身体具有整排或几组的发光器,仅一种不具。多数为圆鳞而其中四种为栉鳞,皆具鳔,脊椎骨数28-45。
其 他: 全世界共有31属225种,而台湾地区目前共发现5属17种。此科鱼种类颇多,但体型偏小约为5cm左右,为海洋中其他肉食性鱼类重要的捕食对象。
已有许多研究证实其具有每日垂直迁移的情形,迁移距离甚至超过数百公尺,丰度分布日间最多在300至1200 m间;而夜晚最多在10至100 m。 科 名: Alepocephalidae 黑头鱼科 地理分布: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 深海底栖 特 徵: 齿小而鳃耙多且长。
鳃盖骨鳍条数5-13. 许多种生活在超过1000m的水层。 其 他: 全世界共有17属95种,而台湾地区目前共发现2属3种。
此科的特徵在於头部与身体的颜色不同,较为常见的种类即是头部呈现黑色俗称油鱼的黑头鱼。 科 名: Rondeletiidae 红口仿鲸科 地理分布: 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 深度分布: 深海底栖 特 徵: 头部箱型,皮肤表面光滑。
侧线是由14-26组垂直的感觉孔组合而成。尾部软骨3块,脊椎骨数 24-27。
其 他: 全世界共有1属2种,而台湾地区目前共发现1属1种。此科不具鳞片,侧线感觉孔呈现纵向排列为其特徵。
科 名: Moridae 稚鳕科 地理分布: 全世界 深度分布: 底栖 特 徵: 背鳍一或二少数为三,臀鳍一或二。下颚须有或无,若具齿齿细微。
鳔与耳石相连以收集声音。 其 他: 全世界共有18属87种,而台湾地。
2.深海鱼有哪些方面适于深海生活的特点
很多,这里举三点说明——
首先是深海鱼类的抗压能力,深海鱼类为适应环境,身体的生理机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反映在深海鱼的肌肉和骨骼上。由于深海环境的巨大水压作用,鱼的骨骼变得非常薄;而且容易弯曲;肌肉组织变得特别柔韧,纤维组织变得出奇的细密。更有趣的是,鱼皮组织变得仅仅是一层非常薄的层膜,它能使鱼体内的生理组织充满水分,保持体内外压力的平衡。这就是深海鱼类为什么在如此巨大的压力条件下,也不会被压扁的原因。
其次为了适应深海黑暗的环境,生活在海洋深处的鱼类,又要在极其暗淡的光线下识别同类,寻找配偶和觅食,这就需要它们有着发光的本领。不同的鱼类,发出标志不同的亮光;靠着这些亮光,在同一鱼类中可以互相传递信息,并诱骗其他鱼类做牺牲品,或者用以摆脱捕食者。因此,发光是深海鱼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之一。
再者深海鱼类的眼睛也变得非常奇特。一般鱼的眼睛,多生长在头的两侧,而生活在深海中的后□鱼,眼睛却长在头部的背部。从正面看,后□鱼的两只大眼框,简直就像是竖起来的两只电灯泡。而从上往下看,两只眼睛又像两个大圆圈,占据着头部的“要塞”部位。更有趣的是,这种鱼眼,能上下左右活动,其眼球的组织结构和一架望远镜差不多,而且还能自如地调整焦距。奇特的眼睛结构,几乎是深海鱼的一个共同生理特征.
3.给几张深海鱼类的图片
潜水员曾在千米深的海水中见到过人们熟知的虾、乌贼、章鱼、枪乌贼,还有抹香鲸等大型海兽类;在2000~3000米的水深处发现成群的大嘴琵琶鱼:在8000米以下的水层,发现仅18厘米大小的新鱼种。
假如人们不是亲眼见到这许多的深海生命体,只听其传言,会以为这是天方夜谭。因为,这些看起来十分柔弱的生命,首先要经受起数百个大气压力的考验。
就拿人们在7000多米的水下看到的小鱼来说,实际上它要承受700多个大气压力。这就是说,这条小鱼在我们人手指甲那么大小的面积上,时时刻刻都在承受着700千克的压力。
这个压力,可以把钢制的坦克压扁。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深海小鱼竟能照样游动自如。
在万米深的海渊里,人们见到了几厘米的小鱼和虾。这些小鱼虾,承受的压力接近一吨重。
这么大的压力,不用说是坦克了,就是比坦克更坚硬的东西,也会被压扁的。 但是,深海鱼类为什么能承受海底如此巨大的压力? 原来,深海鱼类为适应环境,它的身体的生理机能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些变化反映在深海鱼的肌肉和骨骼上。由于深海环境的巨大水压作用,鱼的骨骼变得非常薄;而且容易弯曲;肌肉组织变得特别柔韧,纤维组织变得出奇的细密。
更有趣的是,鱼皮组织变得仅仅是一层非常薄的层膜,它能使鱼体内的生理组织充满水分,保持体内外压力的平衡。这就是深海鱼类为什么在如此巨大的压力条件下,也不会被压扁的原因。
另外,深海鱼类的眼睛也变得非常奇特。我们常见的金鱼,不仅颜色非常鲜艳,两只眼睛特别大,而且好玩。
和金鱼比较,生活在深海里的鱼类,其眼睛结构要比金鱼眼丰富多了。一般鱼的眼睛,多生长在头的两侧,而生活在深海中的后□鱼,眼睛却长在头部的背部。
从正面看,后□鱼的两只大眼框,简直就像是竖起来的两只电灯泡。而从上往下看,两只眼睛又像两个大圆圈,占据着头部的“要塞”部位。
更有趣的是,这种鱼眼,能上下左右活动,其眼球的组织结构和一架望远镜差不多,而且还能自如地调整焦距。奇特的眼睛结构,几乎是深海鱼的一个共同生理特征. 由于生活在环境条件极其特殊的深海,这些深水动物都具有自身特殊的结构,以适应自然环境对其带来的影响 居住在海洋500米到几千米深处的动物,叫做深水动物。
它们又分为两个动物区系。生活在500至2000米深的海水里的,是次深海区动物区系;从2000米再往下,属于深海区动物区系。
深水动物的形态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它们在构造上具有许多相同的特点。由于不利的生活条件,深水动物不论在量的方面,还是在质的方面,都不及高水位的动物发达。
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科学工作者,即在水下923米深处,对海洋动物进行过直接的观察,并捕到深水动物。1949年,前苏联生物学家在太平洋8000米深处得到了动物标本,这说明了在海洋深处,生命还是多种多样的。
海洋深处远不及浅水里那样光线充足、营养丰富、水的流动强而有力、温度和盐分的变动明显。在深海里,太阳光透不进去,没有植物或很少有植物;没有波浪,水的流动也相当缓慢;海床是由柔软的甚至是半流体的淤泥和黏土组成的;温度低,始终保持在0℃至2℃,海水的盐分也十分固定。
此外,水的巨大流体静压力,大约以每深10米一个大气压那样地增加着。在深海区域内,二氧化碳接近液体状态,并导致连续不断的石灰质的溶解。
所以说,深水动物惟一的食物来源是细菌以及从上层海洋里落下来的生物的尸体。 说起来很令人费解,有些深海动物没有眼睛,可是有些动物的眼睛又非常大,犹如两盏探照灯。
这种眼睛的构造包括水晶体和其他拨玻璃晶体,它可以在短距离内看到许多深水动物放射的光线。然而那些没有眼睛的动物,它们却有感觉能力,能够确定方位,并能寻找食物。
还有许多鱼类以及软体动物,在它们的身体里有着包含透镜、反射器和光源等一整套复杂的发光器官,可以发射出耀眼而没有晕圈的冷光。这种发光器官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发出的带绿色、天蓝色或者红色的亮光。
生活在深海里的“老住户”巨喉鱼,这种鱼不但有难以捕捉,更难看到。它全身黑色并布满发光器。
从早到晚这种鱼都把嘴张着,毫不费力就能吃得饱饱的。 叉齿鱼的模样很怪,它的上下颌的关节十分灵活,能吞食比自己身体大三倍的动物。
它的胃也很大,其体积占身体的1/3,吞下的食物可以在胃里储存起来,慢慢地消化。很长时间找不到食物也不会饿死。
此外,深海鱼类还有锯颌鱼、皮条鱼、黑鲸犀鱼、固灯鱼、鞭吻鱼等等。 深海鱼类具有。
4.这是什么深水鱼
没有图片不知道你说的是那种深水鱼,但是可以给你介绍常见的深海鱼有:带鱼、黄花鱼、鳕鱼、沙丁鱼、鲨鱼、鲸鱼、三文鱼、金枪鱼、海鲈、秋刀鱼、海鳗、鲅鱼、黄花鱼、鲳鱼、鲮鱼、凤尾鱼、马面鱼。
等等。
海鱼分深海鱼、近海鱼、冷水鱼,如挪威的鲑鱼就是冷深海域的鱼。深海污染少,深海鱼大多自然生长,冷水鱼生长时期长,因此更具有营养价值。
一、深海鱼对人体益处多多 深海鱼,通常指在海平面下600米—2700米的鱼类,它们肉质雪白、细腻、口感嫩爽、纯正可口,是无污染的低脂肪高蛋白绿色食品,营养成分和含量比一般的鱼类更齐全、更丰富。 科学家发现,深海鱼对人体的益处体现在各个方面,例如除皱养颜;含有的活性离子钙极易被人体吸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可以抑制自由基(自由基会破坏基本的基因物质、细胞壁,导致癌症和心脏病)的活性,从而增强人体免疫力,防衰老、保青春。
吃鱼类以深海鱼为好,因为深海鱼的营养价值很高,里面的DHA和EPA等营养成分都是很高的,能够帮助宝宝的脑力和视力的发育,而且蛋白质和钙质的含量也很高,对人体非常有益。二、对儿童补铁的最佳选择 深海鱼富含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
DHA有“脑黄金”之称,具有活化脑细胞的聪明因子,使得脑部的神经传导物质能比较容易去传达正确的信息,促进、协调神经回路传导作用,以维持脑部细胞的正常运作。它不但对儿童的脑发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还可提高视网膜的反射能力,强化和改善视力。
很多孩子需要补铁,通常都说菠菜补铁,但是让孩子吃菠菜补铁,只能是越吃越缺铁,因为菠菜中的草酸、鞣酸都会抑制铁的吸收,此外补铁食材还有猪肝,里面含有丰富的铁质,但多食动物肝脏容易沉积毒素,也不宜长期大量食用。因此,孩子补铁的最佳选择是深海鱼类,其次肉、蛋中含的铁质较为容易被吸收利用。
三、对女性养颜保健一步到位 深海鱼中所含的DHA可预防乳腺癌,还能有效帮助皮肤保持年轻和滋润,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让女性更健康更美丽。研究显示,三文鱼是所有深海鱼中对美容最具功效的鱼类。
鱼中含有一种强效抗氧化成分虾青素,抗氧化能力是普通维生素E的550倍—1000倍,能有效抗击自由基,延缓皮肤衰老,同时还能够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的伤害。在此要特别注意的是,煎炒、熬汤或清蒸美味时,三文鱼最宜煎煮至九成熟,外面熟透、内部仍保持橙红色时口感最好。
由于三文鱼的维生素E含量不是很丰富,因此,如果想强化它的美容效果,最好与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一起烹制,如各种坚果、绿叶蔬菜、谷类等。四、对中老年增强机体免疫力 中老年非常熟悉的保健品“深海鱼油”,就是深海鱼的衍生产品。
深海鱼内含有的大量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称为“深海鱼油”,其中所含的EPA有“血管清道夫”之称,可增强中老年抗病能力,降低血液中对人体有害的胆固醇,维持低浓度血脂水平,从而降低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脑血栓等疾病的发病率,保持身体健康。但张海娟提醒:如果血液中甘油三酯高的患者,并不建议多吃深海鱼,因为毕竟鱼中含有脂肪酸,会合成脂肪。
EPA成分能防止脂肪沉积在血管壁内,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增强血管的弹性和韧性。因此它还能有效地防止血栓的形成,预防中风。
据专家介绍,深海鱼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自身免疫系统战7a64e59b9ee7ad9431333431346332胜癌细胞的能力。在英国、美国和一些发达的国家中,它已被用来辅助治疗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此外,多吃深海鱼对老年人的视网膜有保护作用,主要是因为鱼肉中含有丰富的—3脂肪酸,对老年人的视网膜有保护作用。因此营养专家建议如果老人有条件,最好能一周吃一次深海鱼。
5.深水鱼有哪些
那倒未必非要找深海鱼,只要是海鱼就可以了,还有就是海虾,给宝宝吃了对大脑的发育比较好。
但是一次最好不要吃太多了。 目前,科学家已在多种生物中发现DHA和EPA,但DHA和EPA主要存在于深水海鱼中。
海鱼随季节,产地不同,鱼油DHA+EPA在4~40%之间。 目前全球约有106千克EPA+DHA的年产量,它是商业用EPA和DHA的仅有来源。
除了深水海鱼外,淡水鱼中也有广泛分布,如鲢鱼,丰鲤,镜鲤,草鱼,苏丹鱼,乌鱼等都有人报道含有DHA和EPA,不过他们含量不及深水海鱼高。海鱼通过吃海藻而积累大量的EPA和DHA。
低等植物如红藻,硅藻等藻类及某些微蚤,转化生成DHA和EPA的量较大,而海鱼通过吞食微小的蜉蝣生物(如海藻等),富集DHA和EPA。海藻Chlorella Miu Stissma油中含EPA达99%,从而提示人们可以从海藻中设法获得DHA和EPA。
由于海鱼来源有限,鱼油中DHA和EPA分离困难,因而价格较高。人们努力寻找替代资源。
目前已发现多种海水细菌、真菌、藻类含有DHA和EPA。日本京都大学已培养获得产400ug/L EPA的细菌。
有人报道在高山被孢霉,樟疫霉,终极腐霉,长孢被孢霉,畸雌腐霉等真菌中发现EPA,在虫霉目和水霉目的一些种发现DHA。 用可溶性淀粉为碳源,培养破囊壶菌时可使DHA产量达到510mg/L。
三、“脑黄金”的生理功能 目前研究发现“脑黄金”有如下生理功能: 1.健脑增智 DHA是人脑的主要组成物质之一,约占人脑脂质的10%左右,且主要以磷脂形式存在于人脑中。 在脑细胞形成过程中,DHA有利于脑细胞突起的延伸和重新产生。
在胎儿和幼儿时期,脑处于发育阶段,起的作用尤其重要。对老年人也有防止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因而有的科学家提出DHA是聪明的原动力。由此可见,对于脑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适当补充一些“脑黄金”确实可以促进智力发育。
2.保护视力 DHA在人的视网膜中含量丰富。已有大量研究表明,DHA能促进婴幼儿眼的机能发育。
缺乏DHA,视力则会降低。这主要由于DHA能促进视神经膜延伸及维持正常功能有关。
对于学习任务较重的中小学生来说,补充一些DHA对其视力保护是很有帮助的。 3.防心血管病 “脑黄金”能抑制血小板凝集,减少血栓素形成,具有预防心肌梗塞和脑梗塞的作用。
“脑黄金”可以降低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这对人体保健和预防高血压等常见病都是十分重要的。
4.抗癌作用及抗炎作用 “脑黄金”有抑制乳腺癌、胃癌、膀胱癌、子宫癌等作用,能明显抑制肿瘤的发生、成长和转移速度。 它还能减少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生。
四、“脑黄金”的应用 由于DHA和EPA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近年来被广泛用于保健品、食品和饲料中。 首先,DHA和EPA广泛用于医药用品。
由于EPA,DHA对智力发育,心血管病等有良好效果,目前市场上有大量的鱼油保健胶囊,胶丸出售,它们一般含EPA+DHA在20%~80%之间。 一般每天服用EPA+DHA约1g左右,保健效果较好。
其次,在食品工业中也有大量应用。由于婴儿和老人及一些特殊病人需强化EPA和DHA的摄入,目前国际上开发出了富含DHA和EPA的婴儿奶粉,DHA饮料,富含DHA和EPA的鸡蛋,罐头,鱼肉香肠,火腿,炼乳,蛋黄酱,糖果,食用果胶,冷冻沙丁鱼片盒饭等食品。
我国北京发酵所开发出了“泽龙牌”鱼油精,舒普曼公司开发了深海鲑鱼油,巨人集团研制出“脑黄金”口服液,长沙牛奶场研制了DHA鲜牛奶等产品。 第三,随着对DHA和EPA重要性的认识,富含DHA和EPA的饲料将得到大量开发。
特种海产如对虾等,DHA是必需的营养成分,如果养殖富含DHA的海藻,作成饵料,将十分有前途。 日本人给母鸡喂含DHA的鱼粉,生产出了富含DHA的鸡蛋,称之为“健脑蛋”。
淡水鱼喂富含DHA的饲料,可大大提高其DHA含量,从而提高品质。 。